第204章胜则李二,败则赵二!
张纮厉声而言,忠烈慷慨令人动容。
鲁肃虽然不认同张纮的规划,亦敬其忠烈,震撼不语。
而孙策见其忠壮内发,辞令慷慨,则感其言志,遂说道:“既然张中郎已出此言,孤焉能不从?传令下去,一鼓作气,击破寿春!敢复言班师者斩!”
随着孙策奋励,寿春城下三万围城大军顿时战意果决起来,皆奋勇攻城,欲毕其功于一役。
但战事进展,却并没有孙策想的那么顺利。
到了五月中旬,淮南大旱,天气酷热,暑气逼人,江东将士不胜其苦。
孙策无可奈何,只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然后军营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对寿春以围困为主。
庆幸的是,寿春城下即是肥水,虽然淮南大旱,但肥水还未彻底干涸,孙策不必为水源发愁。
可将士尤能休整,战马却并无人类这份坚韧和耐力。
酷暑难当,战马身患热疾而死者数以百计。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高寒地带出战马,而在南方养马则困难重重。
要知道就算在草原上,牧民也多倚靠祁连山、胭脂山等大山放牧,并非自始至终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
而热疾之后,更令骑兵困扰的是,军中刍草已尽!
由于淮南河流水减,淤泥阻塞,水运变得极为困难。
要给大军转运粮草,从吴县、建康出发必须绕路海运,再走淮河,一路北上,迢迢数千里。
夏季风暴之际,水师在东南海上行船,导致十几艘军舰沉没,后续水师不敢再进发。
所以军中谷粮还有,刍草却是再无余存。战马也不能一直吃粟米!
可淮南大旱,赤地千里,到处都是干旱飞扬的尘土,连草根都被百姓吃光了,孙策就算想退而求其次,牧马于淮南都做不到。
广陵太守吕范紧急从广陵筹措了两万束刍草,支援寿春,可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这场攻城战,可以说是孙策创军建业以来,打过最惨烈的一战。
士卒伤亡五千有余,战马也损失近千匹,而钱粮、布帛、草药之类的,更是如流水一般消失!
而因为战事导致得不到救济的百姓,死者恐怕接近十万人!
难怪自古以来,战乱就是财富最大的消耗灾难。
孙策穿越以来多年所招募的精锐军队,国家积储多年才储存下来的财富,一朝损耗接近三成。
若是打不下寿春县或者大军惨败于寿春城下,损失一两万大军,军实器械、战马锱车等损失数以万计,谷粮更是损失数百万石,那这就是一场堪比夷陵之战的惨败。
没有诸葛亮这种千古奇才重整国家形势,绝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再组织数万大军南征北伐。
不过孙策这里如果是惨烈的话,那寿春城中,简直就是人间炼狱了!
袁术称帝之时,城中尤有三万户人家,一户五六口也有十五万人,而算上公卿之家、豪强大族,等人口或接近二十万。
孙策尤记得初至汉末,寻找逃兵王昌之际,当时满城奔走,群呼相应,人烟鼎盛。
而如今历经一个多月围城,城中人口只剩下了不足寥寥万户。
就连袁术宫殿群中,往日淫侈滋甚,媵御数百,无不兼罗纨,厌梁肉的内庭后宫,如今都已经饿的面黄肌弱,瘦骨嶙峋。
袁术经历了漫长的围城,如今双眼血红,他看着空空荡荡的宫殿,恶狠狠的问道:“公卿百官呢?都哪里去了?”
袁术所属光禄勋阎象低头,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公卿恐城破被戮,已纷纷辞官弃印,自求生路。”
“城破被戮?”袁术瞬间仿佛被刺激了的野兽,愤怒的咆哮:“凭谁破城?他孙策小儿?他一狂妄小儿,向者不过是朕麾下一小卒,朕用之他则显贵一时,朕不用他连怨怒都不敢有丝毫!他也配攻破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