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早上四五点钟,天刚露出鱼肚白,一切都未混进动物的气息,一切都纯净的让人心旷神怡,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弥漫着好闻的青草的墨香,什么都那么恰到好处的让人心动。
蓝臻带着着淡淡的青草香气,背着一百多斤的凉席走出了家门。顺着盘山小径来到村口。徐三爷已经赶着牛车在大皂角树下等着了。牛车上还没有人,蓝臻掏出准备好的6文钱递给徐三爷,找了个最边上的位置,把凉席放在最边上,人也跳了上去。
“蓝哥儿过早了吗?”徐三爷用大拇指和食指揉搓着手里的旱烟,一边和蓝臻寒暄着。
“还没有呢,等去集市上卖了东西再说,三爷您呢”
“我这经常性买卖,搞习惯了的活计,早早就准备了,你尝尝这是你三奶奶准备的烙饼”徐三爷从牛背上的布包里掏出了一个烙饼递给蓝臻。
“谢谢三爷爷,您吃,赶车也是一力气活,我去集市再吃”蓝臻慌忙推拒着,一看那布包里就没有什么东西,徐三爷还要再集市上等着乡亲们赶集完送回来,这饼子一看就是两顿的量,蓝臻说什么也不接。
徐三爷见蓝臻死活不肯要,正准备起身到牛车这边给蓝臻,就听到三三两两说话声传来,应该是村里赶集的人来了,徐三爷也就作罢,又返回坐在了牛车最前面赶把式的地方坐下。
“三爷今天这么早呢?”村里一妇人招呼着徐三爷,也爬上了牛车。
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牛车终于坐满,徐三爷拿着鞭子抽了一下牛那宽实的背部,牛慢慢走了起来。最开始天还没有完全亮,同村的人也没有注意到一车坐了哪些人,等到天慢慢亮起来,看到蓝臻也在车里,车上的老少媳妇炸了锅。
“蓝哥儿,你赶集干嘛去呢,听说你分家啥也没有要,怎么活呀?”最先问出来的是同族徐老汉六弟家的孙媳妇张氏。
“这季节,到处都是野菜,只要勤快怎么样都能活。”
“那你怎么还有钱坐牛车的啊?”另一个和张氏一起的媳妇也忍不住好奇。
“前几次赶集,拿野菜去卖,这不就凑出来两个铜板了”蓝臻笑呵呵的开玩笑说道。
小媳妇当了真“野菜才卖多少钱啊,要我说啊你还是应该闹一闹,再要点地回来,咱们地里刨食才是正经”。
“你今天也去卖野菜”一个小哥儿好奇的问道。
蓝臻看了一眼这个哥儿,是徐老汉家斜对门的邓家的辉哥儿,这辉哥儿一双眼睛不住的瞅着蓝臻后面靠着的一卷凉席。他虽然来回打量,但是蓝臻看了看发现只是少年人的好奇,并没有其他算计,也就没有在意的说“自己编的一点东西罢了”。
辉哥儿再想说什么,被旁边的妇人拍了拍,“蓝哥儿别在意,他就是小孩儿心性,好奇那么一嘴”。
蓝臻找遍记忆也没有寻摸这号人,见蓝臻眼里的迷茫,妇人也机灵连忙介绍“我是你邓耀哥家的,上个月才进门,咱们这还是第一次见呢!”
“原来是邓嫂嫂,嫂嫂这是第一次去赶集吧?”蓝臻也乐得把话题转开,忙接话道。
“那可不是,早听说你们团溪镇热闹了,这两边围靠这江水,据说经常都能买到便宜的河鱼河虾,这在我们家那边可是没有的事。”
听到邓嫂嫂提起河鱼河虾,一车的人也打开话匣子,从什么时候的河鱼最肥美聊到过年打河鱼的场景,等到下牛车的时候还意犹未尽。各自拿了自己的东西到了别,约着一起坐徐三爷牛车回去的时候再聊,才三三两两散去,各自前往自己要去的地方。
等到人都走了,徐三爷赶着牛车把蓝臻送到了王老板租的院门口放下,才转身返回镇口去等着大家。
蓝臻卸下凉席背着,走到门口时,王老板家房门已经大敞开,刘老伯正指挥着人往车上装收购来的东西。
“刘伯,忙着呢?”
“哟,是蓝小子啊,凉席拿来了?”
“是啊,还得劳烦您老给通传一声”
“嗨,这有什么劳烦的,刚好王老板收了一批山货回来,你等着,我这就去喊人”刘老伯说着,就往堂屋走去。
蓝臻把背上的竹席卸下来,看大家搬东西,也时不时搭把手。
“蓝大来了,我看看你这次带来的凉席”王老板走出来就迫不及待的要看看蓝臻带来的货。县城卖凉席的这几天比较少,王老板瞄准县城南巷家境普通的人家,凉席拿过去定价55文钱一床,这对县城的人来说不过是三斤肉钱,是再实惠不过了,一个上午就买完了,这次赚的少了点,但是王老板却发现了巨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