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药王分别是谁 > 四十六46(第1页)

四十六46(第1页)

半旬眨眼即过,剥船到得南昌,船夫停下船桨,不再前行,说袁州路遥,回程逆水,没个十天半月回不了玉山。

无奈,宗相只好下船。两人也不上岸,索性就在码头另寻得一条官板子,把箩筐搬进船舱,船家扬帆起航,顺水而下。

船家乃袁州府人氏,昨日送客至此,宿在船舱,今晨早早候在码头,恰好碰到宗相二人,也是运气。

他乡偶遇故乡人,口出乡言格外亲。在外两月之久,看到憨厚的船家,宗相倍感亲切。

“船家,你可曾去过江南?”宗相随口问道。

“五年前,去过一回。”船家道。

宗相问起沿途情形。船家道,省城往江南,有水路可达。从彭泽县,东趋江南省安庆府,经铜陵县、芜湖县,至江南省城江宁府。

“他年去杭城,可走水路。”宗相暗想。江宁府,有水路可达杭城,方便之极。

水路较之陆路,路程虽说稍远,胜在中途无须转来换去,更是安全无虞。

他年去杭城,专雇一船,便可直达。虽多费盘缠,然杭城术价,比之萍乡县,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又能多到哪里去?

“不知掌柜,欲去江南,所为何事?”船家问道。

“闻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去见见世面。”宗相道。

“掌柜好雅兴。”船家羡慕道。

宗相笑笑,接着又问道:“船家,你可知,我袁州何处可雇大船?”

“江湖之船,惟盐、漕二船最大。省城有粮船,可载二千余石。芦市亦有大船,可载五百至一千石。另有尾子、扁担王、三板子、三眼枪诸般,载货三百至五百石不等。”船家细数道。

芦市大船,宗相也听过。可惜几次去芦溪,并未见到真船。

“芦市大船,向来泊于省垣、府城,候端午水发,方回芦市。”船家道。

“原来如此。”宗相这才明白。他年去杭城,倒可考虑一番。

“船家,你这船,去的了江南么?”宗相想了想,又问。

“去往江南,路途遥远,沿路风大浪急。我这旧船——”船家摇了摇头。

“哦。”宗相应了一声,不再说话。河中寂静一片,惟有官板子“咿呀咿呀”的划水之声。

杭城朱氏丹膏店里,掌柜朱饬隅看着白术熬出来的浓膏,一脸笑意。他朱氏丹膏店,向来专攻外科,家传产品,以膏药、眼药为主体,选用药材,宁缺毋滥,必用上品。野术一两,千文都不可得。隽品于术,也要八百文。而此次仅花六百文,买到了不亚于钱氏的隽品之术,一两省下二百文,他越想越觉买得不亏。

“此术,出江右萍乡县。明年定要前去实地探看,确系道地白术,可与之订立长契。”朱饬隅暗道。

“什么?全让朱饬隅收了。”此时的钱日台,听到郝恩麟告诉他,沈宗相手中白术,全被朱氏丹膏店买走,一脸不信。

钱日台知道,朱氏丹膏店,采买药材,向来慎重。当他得知沈宗相杭城收徒。徒弟吴殿阳,即为朱氏隔壁吴记南杂店掌柜之子,这才相信。

看来,术会之后,江右之行,要赶早了。

否则,让朱饬隅抢先一步,自己岂不落得个竹篮打水。

这朱饬隅,做人如制药,极为较真,说不得哪天,他心头一热,不声不响,就赶往了江右。

宣风市,钱氏药铺管事莫云,站在码头,指挥力夫装载白术。沈家金牌山、雪竹垇、钟引塘各地,皆是按去冬议定之数,全数挑运下山。

今日已是最后一船,再过个二三日,与沈家核对完账目,结清尾款,即可回杭了。

前几日收到掌柜信函,言说宗相已抵杭城。莫云半信半疑,宣风至杭城,千五百里之遥,行船渡河,穿山过岭,水陆交替,若无熟识之人引领,谁敢轻易往来?

昨日,他询问挑夫,得知宗相只身一人,出外两月有余,他才信了八分。

宗相去杭城,必为术价,不知掌柜与他相见没有?见或未见,明年的白术,未必还有这个行情。直觉告诉莫云,他这个管事,明年伊始,怕是不好当了。

莫云双手擦了擦脸,又是摇了摇头。

“此事,掌柜早已未雨绸缪,我又何必多虑。”莫云心里一宽,又想起去年议定的长契,更加佩服掌柜的深谋远虑。

年前议定出产之数,次年按数售收。宗相的杭城之举,莫云方彻底看清了沈家的想法。若是钱氏开出的术价,比萍城高上二三成,若是去年不催促过急,若是不签长契……或许,沈家不会急于去杭城吧?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疏。此事,掌柜是不是大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