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有些黯淡的日子,微风中带着丝丝凉意。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忽然瞧见一位妇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步履蹒跚,缓缓前行。
只见她面色苍白如纸,眉头紧蹙,神情痛苦不堪,一只手紧紧捂着腹部,仿佛在竭力抵御着某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太爷爷赶忙上前,目光中满是关切,和声细语地询问着病情。
妇人虚弱地描述着自己的症状,太爷爷仔细地触摸着她腹部的包块,那包块形状如鸭蛋,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圆润。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太爷爷面色凝重,断定妇人腹部的包块乃是寒凝血瘀所致。
太爷爷目光坚定,决定为她艾灸温溜穴。他抿了抿嘴,向着围在一旁忧心忡忡的众人解释道:“这温溜穴,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它乃是手阳明大肠经之郄穴,郄穴多治急症,且有汇聚气血、温经通络之效。对于妇人这寒凝血瘀之症,正为对症之选。”
说罢,太爷爷点燃艾绒,那小小的艾绒头燃起了橘黄色的火苗,散发出淡淡的艾草香气。太爷爷神情专注而又温和,小心翼翼地为妇人艾灸温溜穴。在艾灸的过程中,太爷爷缓缓说道:“温溜穴,‘温’蕴含温暖、温热之意味;‘溜’表示流动、通畅之态。温溜穴之名,形象地勾勒出该穴位具备温煦气血、促进其顺畅流动的重要作用。”
他顿了顿,接着说:“从气血运行的角度深入探究,温溜穴坐落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上。大肠经气血丰沛,而温溜穴更是气血汇聚的关键所在。当人体受到寒邪侵袭,气血凝滞、运行不畅时,温溜穴犹如一股温热的力量,能够驱散寒邪,推动气血的正常循环。”
太爷爷目光炯炯,继续说道:“就其主治病症而言,温溜穴表现卓越。首先,对于外感风寒引发的头痛、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刺激温溜穴能够激发体内潜藏的阳气,驱除体表寒邪,从而有效缓解身体的种种不适。其次,在关节疼痛、肌肉拘挛等病症的治疗中,温溜穴的温热通经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能够舒缓筋脉,化解由于气血不畅所导致的疼痛与拘挛。”
“值得一提的是,”太爷爷加重了语气,“温溜穴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的腹部包块时方面亦具有独特的原理。中医理论认为,寒凝血瘀是腹部包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寒邪凝滞,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内生,渐而形成包块。温溜穴的温热之性,能够驱散体内寒邪,改善气血的凝滞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其疏通经络的作用有助于化解瘀血,使气血流通恢复正常,从而对腹部的包块的病情起到一定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此外,温溜穴对于胃肠道的诸多病症也具有显着的调理效果。例如胃脘冷痛、肠鸣腹泻等,通过温暖腹部的气血,增强胃肠的蠕动功能,进而优化消化机能。”
太爷爷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
经过几次艾灸治疗,妇人的面色渐渐有了血色,眉头也不再紧蹙,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她腹部的包块也慢慢变小,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最终,妇人恢复了健康,她眼含热泪,紧紧握着太爷爷的手,感激涕零地说道:“小兄弟,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此事在妇人的乡里迅速传开,人们对太爷爷的医术更是钦佩不已。太爷爷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向大家传授中医知识,他常说:“能帮大家解除病痛,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他那朴实的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渴望健康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