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七十有余仍怀才不遇,其师元始天尊早知天数已定,命他下山封神,对其言道:“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你与我代劳下山封神,扶助明主,日后身为将相亦不枉你修行四十年之功……”
他离开昆仑山来到渭水,在潘溪水边以钓鱼为生。
后来周文王得知他才高八斗,于是重用。
在讨商伐纣之时,又被周武王姬拜为相父,于是他大开杀戒,斩将封神。
姜子牙身为炎帝之后,至今仍被人们所尊崇,实为先祖之功德,后辈之荣耀。
喻理说事,当今同样如此。
为人处世,要为自己后代积善累德,方能使人尊崇,使其后人受之福禄,光宗耀祖,后继达。
再说,神农炎帝一生为人厚道、仁慈、和霭可亲,他把毕生精力致力于医术研究,本部落以及周围族群都知他医德高尚,有求必应。
四面八方的百姓纷纷前来求助于他,人们对他却也十分崇拜和尊敬。
炎帝一生儿女俱全,可谓是子孙满堂,这就是他积善聚德之功。
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何为神仙?人这一生受人尊崇,得人爱戴,使后辈们信奉和敬仰,“留芳百世为神仙”。
炎黄二帝何偿不是如此。
此时此刻,炎帝在供案前触景生情,忆起父君一生和自己孩提时之不幸,不禁潸然泪下。
正当他沉进在往事回忆当中,通事官进来禀道:“启奏君主,轩辕黄帝差相臣前来议和,正在庭外等候,请君主定夺。”
虽说炎帝仁厚,但对于轩辕无端侵扰,又伤了诸多无辜百姓和兵将,他不由得怒气冲顶,大声叫道:“不见!”
“且慢,请圣君息怒。”大鸿进来,知炎帝余气未消,忙弓身施礼言道:“大鸿叩见圣君,请圣君不必动怒。”
炎帝见是大鸿,问道:“你不是去了阪泉?为何去而复返?今又到此做甚?”
大鸿道:“回禀圣君,我刚到阪泉,见轩辕兵将已经退至阪泉境外,并差国相风后来此议和,我本不想引见,可风后三番五次请求,处于礼节,只好倍他面见圣君。”
炎帝又问道:“风后前来议和,意欲何为?”
大鸿答道:“风后乃是轩辕重臣,又是一国之相,据他所说,轩辕对于兵将误入阪泉乃至于双方交战,当初他并不知晓,为此他深感愧疚,如今得知圣君被伤,特命风后前来探望,并向圣君请罪议和,若圣君应允,日后轩辕会亲自登门谢罪,故而,我便陪同风后来见圣君。风后已在庭外等候多时,可否一见,请圣君定夺。”
且说,炎帝毕竟是位宽厚仁德之君,闻知轩辕自愧,又差重相议和,倘若不见未免不近人情。
可他转念一想,自己并非三岁顽童,他打也打了,伤也伤了,如今又差人议和,岂能三言两语就此罢休?他是何居心?
然而,风后就在庭外,是否见他,实难决定。
他辗转半晌,并向大鸿说明了心中所虑,问道:“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炎君问话,使大鸿也甚感为难。
二人正在举棋不定之时,忽有通事官来扱:“禀报君主,厅外有位自称是燃灯佛祖者求见。”
炎帝急忙问道:“燃灯又是何许人也?”
大鸿摇头道:“暂且不知,我想,他既然自称佛祖,想必此人有些来头,圣君不妨先召见于他,到时一问便知底细。”
炎帝也想知道这位燃灯佛祖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今日至此意欲何为?
于是,炎帝向通事官说道:“请燃灯佛祖到议事大厅相见。”正是:
圣雄出于乱世尘,
因果扱应警子孙。
今朝佛祖念禅语,
他日梵音度芸芸。
谷溪注:本人的长篇小说《村子里的花姑娘》正在蓄势待。写书不容易,请朋友多多支持和关照,并多提宝贵建议或批评指正。请朋友们相互转告,欢迎阅读和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