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絓世网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们是神学院学生。菲利普从他们不地道的德语中听出他们的新英格兰口音的鼻音。他以怀疑的目光看了他们一眼。学校向他们灌输这样的看法:美国人尽是些粗野、铤而走险的野蛮人。

后来,他们在客厅的那几张蒙有绿色鹅绒的椅上坐了一会儿。安娜小姐问菲利普是否愿意跟他们去散散步。

菲利普接受邀请。他们一行多人出来散步。有教授夫人的两人女儿,另外两位姑娘,一个美国大学生和菲利普。菲利普走在安娜小姐和赫德威格小姐身边,有点心慌意乱。他从未接触过女孩子。在布莱克斯特伯尔只有农家的女儿和当地商人的闺女。他只知道她们的名字,或只是面熟。可是他很羞怯,老是认为她们讥笑他的残疾。他欣然接受牧师和凯里太太的看法,认为他们自己的高贵的身份不同于地位低下的庄稼汉。医生有两个女儿,年纪比菲利普都大得多。菲利普还是小孩时,她们就相继嫁给医生的两位助手了。学校里有一些男生认识两三位胆子较大、又不太庄重的女孩子。可能完全出于男性的想象力,学校谣传他们和这些姑娘有儿女私情,然而,菲利普总是摆出一副清高、轻蔑的样子来掩饰自己内心对这类传闻的恐惧。他的想象力和他读过的书,在他心中唤起采取拜伦式态度的愿望。他一面怀着病态的羞怯心情,一面又认为自己有责任对女孩子献殷勤,真是左右为难。他觉得现在他应该活泼、风趣,可是脑子似乎很空,怎么也想不出说什么好。教授夫人的女儿安娜小姐出于责任感,不时同他攀谈几句,但另一位姑娘却很少开口:她时时拿炯炯发亮的眼睛盯着他,有时竟放声大笑,使他不知所措。菲利普觉得,她一定认为自己特别可笑。他们沿着山坡在松林中漫步,松林怡人的幽香使菲利普心旷神怡。天气暖洋洋的,万里无云。他们终于来到一处高地,居高临下,阳光下的莱茵河流域展现在他们眼前。好一片广阔的田野,闪烁着金色的阳光,远处的城市隐约可见;银带般的莱茵河蜿蜒流过。在菲利普熟悉的肯特郡一隅,难得见到这样空阔的,只有大海方能令人见到广阔的地平线。面对漫无边际的远景,他心里唤起了一阵独特的、难以形容的激动。他突然感到得意洋洋。这是他头一回没有搀杂着异国的情感而体会到了美感,尽管自己还不了解它。他们三个人在一条长凳上坐下来,其他人已经继续往前走了。两位姑娘用德语迅速地交谈着。菲利普独自饱览眼前的风光,毫不理会她们就在近旁。

“天啊!我多么幸福!”他不知不觉地自语道。

ⅩⅩⅢ     偶尔,菲利普也想起特坎伯雷的皇家公学。每当他回想起过去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他们在干什么时,就不禁暗暗发笑。他不时梦见他还待在皇家公学,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角楼的小房间里时,感到特别满意。从床上他就可以看见蓝天中飘浮着团团积云。他陶醉在自由之中。他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高兴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没有人来对他发号施令。他忽然想到,再也不需要撒谎了。根据安排,由厄宁教授教菲利普的拉丁文和德文;有一位法国人每天来给他上法语课;教授夫人推荐了一位正在大学攻读语言学位的英国人教他的数学。这个人名叫沃顿。菲利普每天早晨去他那儿。他住在一幢破烂不堪的房子的顶楼上,房间又脏又乱,充满各种臭味。菲利普10点到达时,他一般还躺在床上。这时,他赶快跳下床,穿上一件很脏的晨衣,和一双毛布拖鞋。然后,一面吃着简单的早餐,一面给他讲授。他是矮个子,因啤酒喝得过多而发胖。一撮又浓又粗的大胡子,一头乱蓬蓬的长发。他在德国已5年了,已经十足的日耳曼化了。他鄙视地谈起剑桥大学,在那里他得过学位,在海德堡得到博士学位后,他必须返回英国从事教育,对这种生活前景,他心里充满恐惧。他羡慕德国的大学生活,自由自在,且有令人愉快的交往。他是大学生联合会的成员,答应带菲利普上小酒店。他很穷,毫不隐讳地说给菲利普上课意味着午餐有肉,否则就只有面包和奶酪。他有时晚上酗酒过度,第二天头疼得连咖啡也喝不下,便昏昏沉沉地给菲利普上课。为了对付这种场合,他在床上准备了几瓶啤酒。一瓶啤酒一袋烟就能帮助他承受生活的艰辛。

“以毒攻毒。”他常常边倒啤酒边说。他倒得很小心,以免泡沫冒得太多,需等很久才能喝。

然后,他就对菲利普讲起了海德堡大学的情况。各校友会之间的争吵啦,决斗啦,这位教授和那位教授的功绩啦,等等。菲利普向他学到的生活知识比数学还多。有时,沃顿向椅背一靠,笑着说:

“瞧,今天我们什么事也没干,这一课你不必付钱了。”

“那没关系。”菲利普说。

他讲的这些事新鲜、有趣。菲利普觉得这比三角学更重要。三角学他怎么也弄不懂。这好比一扇生活的窗户,他有机会凭窗窥视,而且以激动不已的心情窥视着。“不!把你的臭钱收起来。”沃顿说。“那你午餐吃什么?”菲利普笑着说,对老师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沃顿曾要求菲利普按周而不是按月付给他每次授课费两先令,这样,算钱比较简便。“哦,别管我的午餐了,我喝了一瓶啤酒当饭己不是第一次了。这样,我的脑子比任何时候更清醒。”说罢,他将头伸入床下(床单脏得变成灰色,实在该洗了)又摸出一瓶啤酒。菲利普还年轻,还不懂得生活的乐趣,拒绝同他对饮。于是,他便自斟自饮起来。“你打算在这儿待多久?”沃顿问。他和菲利普干脆把数学扔在一边,无忧无虑地畅谈。“唉,我不知道。也许一年,然后家里人要我上牛津。”沃顿轻蔑地耸耸肩膀。菲利普这才知道,竟有人不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来看待这所堂堂的高等学府,这对他倒是件新鲜事。

“你到那里干什么?无非是镀镀金徒有虚名罢了。为什么不在这儿上学呢?一年没有用,要在这儿待它5年。你知道,生活中有两件乐趣: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在法国,你可以有行动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而无人干涉。可是人家怎么想,你也得怎么想。在德国,人家怎么做,你也得怎么做。可是你可以乐意怎么想就怎么想。这两件都很可贵。我个人还是喜欢思想自由。可是在英国你两者都得不到。陈规陋习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既不能无拘无束的思想,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行动,因为它是个民主国家。我想美国更糟。”他小心翼翼地将身子往后靠,因为他坐的椅子有条腿摇摇晃晃。要是他高谈阔论,突然摔倒在地,那岂不难堪!“我今年得回英国去。但是,假如我能积攒点钱,足以糊口的话,我就再待一年。可是到时候我非走不可。我必须告别这一切,”他挥动手臂,指着肮脏的顶楼,那张未收拾的床,堆在地板上的衣服,靠墙根的那一排空啤酒瓶子和几堆散落在各个角落里未装订的破书。“到某个地方大学设法谋个语言学教授的职位。我还要打网球、参加茶会。”他突然停下来,滑稽地望了衣冠楚楚、衣领干净、头发梳得溜光的菲利普一眼。“天啊,我得洗脸了。”菲利普脸红了,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穿戴整齐的令人难以忍受的侮辱。近来他开始注意打扮了,离开英国时,他带来了几条经过精心挑选的漂亮领带。夏天像征服者似地突然来到了这个国家。每天的天气都很晴朗。天空呈湛蓝色,蓝得像踢马刺一样地刺痛人的神经。安莱吉大街上的树木青葱翠绿,一派生机;一排排的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眩眼的白光。有时,菲利普从沃顿那儿出来,半路上就在安莱吉街上的树荫下的长板凳上纳凉。欣赏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的斑驳树影。他的心情也如同阳光那么欢快。他沉迷于这些忙里偷闲的时刻。有时,他到这座古老城市的街上漫游。他怀着敬畏的眼光看着大学生联合会的学生。他们的脸上划开深长的伤口。红红的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昂首阔步地走过去。下午,他和教授夫人家的姑娘们到山坡上闲逛。有时,他们向河的上游走去,在绿树成荫的露天啤酒店品茶。晚上,他绕着市公园转悠,听乐队演奏。不久,菲利普知道了这家的各种利害关系。教授的长女特克拉小姐同一个英国人订了婚,他曾在这儿学了一年德语,他们的婚礼原订于年底举行。可是,那位年轻人来信说,住在斯劳做橡胶生意的父亲不同意这门亲事。因此,特克拉小姐常常落泪。有时,可以看到她和母亲两人目光冷峻、紧紧抿着嘴,浏览这位勉强的情人的来信。特克拉会画水彩画。偶尔,她和菲利普再由另一个女孩子陪同,到野外去写生。漂亮的赫德威格小姐也有爱情方面的烦恼。她是柏林一个商人的女儿。有一个风度翩翩的勇敢的轻骑兵爱上了她。你看,他是贵族出身。他双亲反对他跟她这种身份的女孩子结婚。因此,她被送到海德堡,好让她忘情。可是她永远也忘不了他,不断地向他通信。他也正在尽一切努力劝说愤怒的父亲改变主意。她把这一切都告诉菲利普,一边说,一边羞羞答答、娇柔地连声叹息,还掏出潇洒的陆军中尉的照片给他看。菲利普在教授夫人家中最喜欢她。散步时,他总是设法挨近她,别人开玩笑说他不该如此明显地偏心时,他总是满脸通红。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向赫德威格小姐表露心迹,但纯属偶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晚上,他们如果不出去散步的话,姑娘们就在饰有绿色天鹅绒的客厅里唱唱歌,那位助人为乐的安娜小姐卖力地为她们伴唱。赫德威格小姐最喜欢唱的歌是《我爱你》。有一天晚上她唱过这首歌以后,菲利普和她站在阳台望着星星。他想就这首歌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开口说:

“我爱你。”

他讲起德语来结结巴巴的,他搜索枯肠,找自己要用的词儿。停顿的时间极短,他还不及继续讲下去,赫德威格小姐说:

“你不该以第二人称单数对我说话。”

菲利普顿时周身发烫,其实地根本不敢这么亲昵放肆,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如果解释说,他并非表示自己的看法,而只是顺口提起那首歌名,又未免对女子缺乏殷勤。

“请原谅。”他说。

“没关系。”她低声地说。

她笑得很甜,默默地抓住他的手,紧紧地捏着,然后回客厅去了。

第二天,他太难为情了,不敢同她说话。由于羞愧,他尽量回避她。别人邀他像往日一样去散步时,他推说有事,拒绝了。可是,赫德威格小姐瞅准了一个单独和他谈话的机会。

“你何必这样呢?”她和蔼地说,“你知道,对你昨天晚上说的话我并不生气。假如你爱我,那也没有办法,我感到荣幸。然而,虽然我和赫尔曼尚未正式订婚,我决不会再爱别人。我把自己看作是他的新娘了。”

菲利普脸又红了,却装出一副遭拒绝的情人的神态。

“祝你幸福。”他说。

ⅩⅩⅣ     厄宁教授每天给菲利普上一课。他开了一个书单,规定菲利普在最终读懂《浮士德》之前必读的著作。同时,他独出心裁地教菲利普学莎士比亚一个剧作的德译本。这时的德国正是歌德名声鼎盛的时期。尽管歌德对爱国主义持恩赐的态度,他仍被公认为民族的诗人。自从1870年普法战争以来,他似乎成了民族统一的最可值得赞颂的人物。热情的人们,听到格拉夫洛①的隆隆炮声,仿佛沉醉在华尔吉普斯之夜②。可是一名作家的一个标志是,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里感到不同的灵感。憎恨普鲁士人的厄宁教授,狂热地崇拜歌德。因为他的著作既威严又严肃,为神志清醒的人提供了抵御当代人的猛烈进攻的唯一庇护所。有一位戏剧家,他的名字最近在海德堡常听到。前年冬天,他有个剧本在剧院上演时,追随者们拍手称快,体面人物却以“嘘”声反对。菲利普在教授夫人的长桌旁听到他们议论这件事。遇到这种情况,厄宁教授一反常态,失去了通常的冷静,用拳头拍桌子,低沉、悦耳的咆哮声吞没了一切不同意见的声音。这个剧真是荒唐,简直伤风败俗!他逼着自己看完戏,但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更厌烦呢还是更恶心。假如剧院将来都成了这个样子,那该是警察出面干预、关闭剧院的时候了。厄宁教授并不是一个过分拘谨的人,在皇家剧院看闹剧时,见到诙谐的伤风败俗的表演也会像别人一样捧腹大笑。可是这个剧除了猥亵的内容,没有什么别的。他打了一个有力的手势,捂住鼻子,从牙缝间吹出一声口哨来。说这是家庭的破裂,道德的沦丧和德国的毁灭。

①格拉夫洛:法国一地名,普法战争中的一个会战地点。

②华尔吉普斯之夜:4月30日夜,民间传说此夜女巫在德国布罗肯山聚会,进进狂欢酒宴。

“阿道夫,”教授夫人在桌子的另一端说,“别激动!”

他冲着她挥了挥拳头。他是个最温和不过的人了,没有跟太太商量,他从不敢贸然行动。

“不,海伦,你听我说,”他喊道,“我宁愿让我女儿死在我脚下,也不让她们去听那个厚颜无耻的家伙的不伦不类的废话。”

剧名是《玩偶之家》,作者亨利·易卜生。

厄宁教授把易卜生同理查德·瓦格纳①归入一类。但他谈起瓦格纳并不生气,而是愉快地笑了笑。瓦格纳是个江湖骗子,不过他是个成功的江湖骗子,他的剧作中,还有几分喜剧风格令人喜欢。

①瓦格纳:(1813—1883)德国诗人、作曲家。《洛亨格林》和《西格弗里德》都是他的歌剧。

“一个疯子!”他说。

他看过《洛亨格林》,这剧还过得去。虽然无聊,还不至于太糟。可是《西格弗里德》,厄宁教授一提起它,就将头靠在手上,哈哈大笑起来。歌剧从头到尾,没有一节悦耳的旋律!厄宁教授想象理查德·瓦格纳坐在包厢里,看着那么多人郑重其事地看戏,不禁大笑,直笑得肚子疼。这是19世纪最大骗局!他把那杯啤酒举到唇边,头往后一仰,一饮而尽,然后用手背着抹抹嘴,说:

“告诉你们,年轻人。不出19世纪,瓦格纳就会被人们彻底遗忘。瓦格纳!我宁愿拿他的全部作品去换杜尼泽堤①的一个歌剧。”

①杜尼泽堤:(1797—1848)意大利作曲家。

ⅩⅩⅤ     在教菲利普的教师中最古怪的是法语老师。杜克罗兹先生是个日内瓦公民,高高的个子,淡黄色的皮肤,凹陷的双颊,灰白的头发又稀又长。他身穿破旧的黑衣,上衣的肘部破了好几个洞,裤子也磨破了。他的衬衫很脏。菲利普从来没有见到他的衣领干净过。他不爱多说话,教课认真,就是缺乏热情。他上课才来,下课就走。他上课收费很低。他沉默寡言,关于他的情况菲利普还是从别人那儿打听来的。他好像曾同加里波的①一起与罗马教皇作斗争过。当他看到自己为了自由,为了建立共和国所作的一切努力已付诸东流,只是换汤不换药,摆脱不了奴役时,他便愤然离开意大利,后来不知道他在政治上犯了什么罪,被逐出日内瓦。菲利普以迷惑、惊奇的眼光看他,因为他的举止和自己脑海中的革命者的形象很不一样:他说话声音很低,待人彬彬有礼。人家不请坐,他从不坐下。偶尔在街上碰到菲利普时,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