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不会给对手翻盘的机会,再过几日,漕船维修妥当,若要重新布局,又要费上许多心机手段,她只给了赵治半天的时间。
这半天时间,是赵治有生以来过的最漫长又是最短暂的半天,文晓菊始终端坐于他对面,不看他,也不说话,静静地如同庙里的泥雕菩萨。
半天过去,赵治终还是偏过了头去,文晓菊默默地行到了他面前,躬身行了一个福礼,款款向宫外行去。
赵治失魂落魄地站起身,一路跟在她身后,眼见还差最后一段就要到达午门,午门早已大开,文竹一身青衫,含笑望着胞妹,只要踏出午门,从此后,天高任鸟飞。
冯顺手抱着赵冲气喘吁吁地半途冲了出来,他一手放下赵冲,赵冲立刻抱住了文晓菊的大腿,哭喊着:“母后,母后不要走。”
文晓菊低头和他对视半晌,轻声道:“不要喊母后,喊娘。”
赵冲可怜兮兮地看着文晓菊,带着哭腔唤道,“娘,娘是不是不要冲儿了?”
文晓菊摸了摸他的头,弯下身,抱起儿子,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外行去,赵治咬紧下唇,一只手几乎掐进了冯顺的胳膊里,他终于还是没有再跟上去。
|幻洛辰手打,转载请注明|。
下卷 天下 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城
冯顺担忧地看着赵治,赵治仰面朝天,脸上早已泪流满面,他却不敢看向文晓菊,他的腿一直在颤抖,他生怕唤上一句,自己就要跪下,他是大宁朝的皇帝,他,可以死,却不可以跪。
文晓菊行到午门门口,脚步微微一顿,终于还是坚定地迈了出去,她含笑对着文竹道:“三姐,这是你甥儿。”
又掉头对着赵冲吩咐道:“唤三姨。”
赵冲哭的一脸花花,犹带着哭腔,乖乖地喊了句,“三姨。”
文竹心花怒放,摸了摸赵冲的小脑袋,文晓菊轻叹一声,轻声道:“三姐,对不起,晓菊只是想知道,这门,是不是可以随意进出。
我,还是要回去的。”
文竹温柔地看着她,十分肯定地道:“自然是随意进出的,你想回去,就回去罢,想家了就传个话,我派人来接你。”
文晓菊点头应了,却是抱着赵冲回转了身子,赵治远远地看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两腿一软,终还是跪下了。
大宁都城闹着各种饥荒的时候,楚皇赵洛伸手接过心腹霍三递上来的密折,细细翻阅后,他拍地一声合上奏折,似笑非笑地问道,“如此说来,宁都之内的饥荒实则是她一手策划的?”
霍三小心翼翼地看了眼主子,谨慎地点了点头,赵洛双手撑着下巴,眼神投向无穷远处,自言自语道:“她既然能如此对待朕那不成器的堂弟,自然也能如此对朕。”
赵洛把视线调回霍三身上,漫不经心地问道,“叫你查的可都有着落了?”
第二天早朝,一切如常,赵洛心不在焉地看着下面的群臣,待一众臣工回禀完毕,本该宣布散朝之时,赵洛突地站起,慷慨激昂地道:“自从太上皇登基以来,日思夜念的无非是回归故土,把大宁的一半江山也变成楚朝的天下。”
他俯视群臣,见一众臣工无不满头雾水,干脆直截了当地宣布道:“朕决定南下,目标,大宁都城。”
一众臣工无不呆若木鸡,皇上,刚才说了甚么?没听错罢?刚从草原玩了一圈没多久,又想去大宁观光了?
反应过来的群臣正要开口反对,却见龙椅之上空空如也,皇上早已脚底抹油,不知溜到何处去了。
群臣喋喋不休的争议中,赵洛御驾无声无息地出了楚都,到郊外和蓝止戈的大军汇合以后,直接挥兵南下。
自从刺木儿部落被赵洛彻底击败后,草原之上一直群龙无首,隐隐以耶律保保的部落最为强大,一时之间却也无法与北楚抗衡,如此一来,驻守草原边疆的十万北楚大军即可随意离开。
北楚大军星夜兼程,在宁都灾荒结束之时,刚刚赶到长江北岸,北岸边上,北楚军船一字排开,一眼望去,整齐划一,俱都刷了大红的新漆,又高高悬起了皇字军旗,象征着楚皇的御驾亲征。
赵治登基以来,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开疆拓土,朝中亦是重文轻武。军备之上尚不至于荒废,比之北楚却远远不如。
段青烟去后,大宁朝中,燕凌云独木支撑,广远城中仅有偏将驻守,待他发现北楚的大军之时,北楚主力俱已渡过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