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巨浪洗衣机售后电话 > 第5部分(第3页)

第5部分(第3页)

从明历二百二十二年(公元1590年),到明历二百二十八年(公元1596年),短短六年之内,先后有二十八人出任帝国内阁首辅,其中最短的只在首辅位置上坐了十一天,最长的也不到半年。

虽然被严重削弱的皇室并没有借此生乱,但是政府频繁更迭,只会使帝国更加混乱。

可以说,这六年的时间,几乎毁掉了张居正与高仪两位首辅在十八年中创造出的所有成果。

当时,最严重的后果是,土地兼并出现了彻底失控的局面。

随着中原,江南,两广,以及四川等地区的大量耕地被资本家与开明地主大量兼并,可开发的肥沃土地越来越少,需要更多牧场,更多耕地的资本家把目光投向了帝国周边地区,以及那些还没有开发,或者没有完全开发的偏远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就吸引了资本家的贪婪目光。

在资本势力涌入之前,东北地区基本上处于原始的渔猎与农耕经济时代。一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不太适合种植农作物。二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主要是少数民族,思想不开发,很难接受新兴的资本主义。三是交通不方便,运输成本巨大。

只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从明历二百一十九年(公元1587年),广东籍资本家黄爵新在辽阳建立第一个种植园开始,到明历二百四十九年(公元1617年),东北地区的种植园与牧场的数量激增到了三百五十二个。

随着资本经济的扩张,所产生的必然是大量失去了生活来源的原住民。

其中,大量出现的牧场对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的影响最为巨大。另外,资本家追求高额利润的贪婪行径,比如通过垄断来压低物产的价格,也严重的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比如,在明历二百一十年(公元1578年)的时候,一张产自东北的貂皮能够卖到一两白银,或者换取一石大米。到明历二百四十九年(公元1617年)的时候,同样一张貂皮只能卖到十钱,或者换取十斤大米。

结果可想而知。

在资本家圈地的时候,少数民族居民失去了牧场,失去了猎场,失去耕地。而资本家的垄断经营,更是让少数民族居民入不敷出,甚至难以果腹。

如果当时帝国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也许后面的矛盾就不会爆发。

毕竟,在张居正与高仪执政期间,为了保证帝国的稳定,两人都采取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政策,并且尽量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

问题是,动荡不安的帝国内阁政府根本无法约束不法商人的掠夺行为。

当然,帝国军事部门在东北地区采取的高压政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努尔哈赤发动反叛之前,东北地区先后爆发了大大小小数十次叛乱。这些叛乱无一例外的被镇压了下去,组织叛乱的匪首,以及参加叛乱的匪众都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甚至连其族人都受到株连。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明历二百三十九年(公元1607年)到明历二百四十九年(公元1617年)期间的十年中,就有六万七千八百三十六名东北少数民族居民被以叛国罪处死。同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也从一百八十三万锐减到了一百一十七万。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的叛乱并不是偶然事件。

同样的,因为频繁的叛乱,所以努尔哈赤这支由满人组成的叛军并没有受到当局的重视。

历史证明,努尔哈赤绝不是个普通角色。即便在发动叛乱七年之后,也就是明历二百四十九年(公元1625年)的时候,他在宁远城外被平湃统帅袁崇焕指挥的明军炸伤,并且在回到咸宁堡之后不久就伤重而亡了,可是在叛乱的第二年,他就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重创明军,并且在随后几年之内,征服了附近的其他少数民族部落,包括部分蒙古部落,聚集起了一支足以撼动大明帝国江山的强大军队。

正是如此,当时负责指挥平叛战争的袁崇焕主张以守代攻,通过建立军事要塞的方式,稳步向叛军腹地推进,并且压缩叛军的活动空间。

毕竟,东北地区气候严寒,且地形复杂,并不适合明军作战。

如果说努尔哈赤发动满人叛乱,并且联合了北方各个少数民族的豪杰,那么他的儿子,也就是皇太极就是满人中最有远见,也是最有能力的军事家、政治家与谋略家。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成为叛军首领。

他一改满人以弓骑为主的战术,转为向明军学习,并且利用缴获的武器组建了第一支火器部队,从而大大提高了叛军的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明历二百六十二年(公元1630年),皇太极一方面使离间计,诱使内阁首辅孙承宗解除平叛大将袁崇焕的军事职务,同时以蒙古骑兵为先导,先后攻陷遵化、滦州、永平、迁安四座要塞,兵锋直指帝国京师。

等到孙承宗意识到犯了大错误,并且重新任命袁崇焕为平叛统帅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在叛军抵达京师城外的时候,除了负责守备京师的五千禁军之外,只有刚刚到达的,来自重庆的“勤王”部队。

此时,帝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将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她就是重庆总兵,帝国第七步兵团(当时的团,相当于现在的军团)统帅秦良玉。

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将士紧握着手里的钢枪,随着战线从中分开,一名身披明铠的将军跃马来到了战线前方。

见到头盔下那爬满皱纹,带着一丝愁容的面孔,坚守在战线上的官兵顿时精神了许多。

她就是秦良玉,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帝国女将军。

在她身后,是一队由约莫一百人的,清一色的女性军人。当然,比起已经五十六岁的秦良玉来说,她的随从年轻得多,也漂亮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