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巨浪洗衣机售后电话 > 第64部分(第2页)

第64部分(第2页)

从这也能看出,南洋系军官明显比东洋系军官更有大局观。只是,要实施这一系列的作战行动,有那么容易吗?

不说别的,攻占苏伊士运河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巴黎停战条约》,帝国交出苏伊士运河(停战时,帝国已经丢掉了苏伊士运河),之前属于帝国海外殖民地的埃及获得独立,并且拥有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只是,埃及拥有的只是主权,而没有管理权与驻军权。苏伊士运河由英法共管,并且负责运河区的军事防御。

也就是说,苏伊士运河实际上是由英法控制的。

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在苏伊士运河部署了一支大概五万人的远征军,法国也在苏伊士运河部署了一支大概三万人的海外军团。这八万大军全都驻扎在运河两岸二十公里的地区内,主要集中在运河南面的苏伊士城以及北面的塞得港。

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帝国军队必须攻占苏伊士城与塞得港,才能控制整条运河。

当时,帝国部署在吉布提与亚丁的陆战队只有三个师,总共不到六万人的兵力。另外,三个月之内,帝国海军最多向前线增派两个陆战师,并且运送五十万吨的作战物资,这其中还包括了舰队作战所需的物资。

即便投入所有陆战队(实际上不可能,必须留下预备队,并且在后方基地留驻部分军队),并且舰队补给另外安排,也很难迅速攻占苏伊士运河。按照当时陆战队提交的兵推结果,在三个月内集中四个陆战师,以及充足的战备物资,也至少需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攻占苏伊士运河。如果物资补给不充分,或者出现了其他问题,作战时间很有可能延长到半年,甚至半年以上。

即便以三个月时间计算,英法也能从其北非殖民地向苏伊士运河派遣五万援军。

这还是在大西洋舰队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英法不能通过海运向苏伊士增兵的情况下出现的结果。

当然,帝国海军也不是“孤军奋战”。

土耳其肯定会协助帝国海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毕竟这是确保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安全的基本保障。另外德国在东北非的地面部队也会参战,毕竟德国急需通往帝国的海上航线,以获得帝国的战争援助。如果能够顺利拉拢意大利,还能得到意大利非洲军团的支持,从而获得另外一支生力军。

只是,即便将这些援助都算上,没有半年的时间,根本打不下苏伊士运河。

半年之后,恐怕帝国与日本的战争已经有了结果。更何况,美国也在积极备战,如果美国在半年之内参战,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

也就是说,南洋系军官的主张不是不可行,而是必须分阶段执行。

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日作战仍然是帝国的主要战场,尽快击败日本,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巩固帝国本土的防御屏障,是所有作战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况下,即便南洋系军官的主张更有远见,更有大局观,也难以得到认可。

如此一来,关于帝国海军下一阶段作战行动的策划工作就暂时搁置了起来。

准确的说,是总参谋部获得了更多的战役策划时间。

至于到底该怎么打,要怎么打,这不是完全由总参谋部决定的,而是由海军司令部,帝国内阁等等机构共同确定的。

另外,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役策划工作也是随时进行调整。

五天后,季常林向元锦奎提交了第二份战役计划,该计划很快就送到了海军总参谋长卫延年的手里。

在该计划中,重点仍然是对日作战。

其中,重点的重点就是打击日本的海上贸易,阻绝日本从外界获得重要的战争资源,比如重油、铁矿石、铜矿石、铅矿石、橡胶、煤炭等。要达到这个目的,帝国海军必须出动以轻巡洋舰为主的袭击舰队,全面绞杀日本对外海上贸易航线,重点袭击满载物资前往日本的货轮。

按照这一计划行动,不但能够拖垮日本的国内经济,削弱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还能减缓日本的主力舰建造速度,主力舰的修复速度,削弱日本海军的战斗力,最终迫使联合舰队主动寻求决战的机会。

只不过,这份作战计划在送到陈锦宽手上的时候就被搁置了下来。

原因很简单,帝国并不希望在这个是因为袭击了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而与美国开战,从而分散并不算雄厚的海军舰队去对付美国太平洋舰队。

说白了,当时包括萧鼎昆在内的众多帝国决策者都认为,如果美国参战,首先获益的就是日本。为了争取到足够的战争准备时间,美国会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动用一切力量,包括海上护航,出动太平洋舰队等等手段,向日本提供支持。受到损失最大的则是帝国,到时候不但难以迅速战胜日本,还难以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如此一来,袭击商船队的计划就只能暂时放弃。

在第三次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卫延年调整了任务指标,即放弃全面绞杀日本,重点对付日本联合舰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