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负手而立,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那形貌有些衰老的模样,仔细看起来若不是那身着装太过威仪,也只是一个很和蔼的老人嘛!
“啊,都起来吧,起来吧!”皇帝双手平伸。
众文人随着皇帝的动作站了起来,眼睛平视或低眉,不敢抬头观看那高台之上在人群里打量着的双眼。只有语七七看着这双眼,他脑子里装的还大部分是现代的观念,对人还是用着平等的心态,只是这处事道理还是略懂的。
皇帝看到这一双眼睛,也多看了几眼,心里好笑,“这老三家的孩子就是比其他人不一样嘛,老三荐举了他自己的孩子,我倒要看看到底如何不同,和那市井的说法中有何不一样的。”想着便对着众文人世子们开口微笑道:“今日朕与大家齐聚这御史台中,朕便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这里所有人都是畅所欲言的,不用顾忌什么,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谈谈对这治国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可以互相学习一下嘛!”
众人互相看了看,却没有人敢出来说话。
皇帝有些尴尬,随即又笑了起来,“既然大家都是全国各地所举荐的文人士子,那么肯定有一家之长嘛,在这里朕就是需要有突出的人嘛,只要你能说出符合这治理天下,让平民们、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不管是忠言还是什么批判的,都可以说出,朕保证不治他的罪,不但不治他反而还要赏他。”
顿时,不少文人士子心里有些蠢蠢欲动起来,语七七冷笑了一下,“枪打出头鸟,自己一定不能先出去,就算这出头鸟能占尽风光,这以后也可能不会过上好日子,这众多历史上的事迹便证明了这一点,太过出风头的会让其他官吏看着不爽的。”
一袭白影从人群中走出,“陛下,小人认为这治国之道可说大也可说小,其实就一个字:御!”
皇帝有些欣赏的看了眼前这人,“哦?如何之说?”
………【第020章 治国策书】………
(努力码字ING……看在小七这么晚无聊玩了几把火线后,爬回来码字的份上给点推荐和收藏吧。)
“陛下,依小人这御字来说,含三义,御世,御民,御宇。御世者,治理天下也;御民,统治人民也;御宇,统治天下也。”白衣年轻人停顿了下,看着座椅上高高在上的皇帝,似等待皇帝的话。
老皇帝微微一笑,“此三道,古为王者皆知,关键是如何做好这三者呢?你可不可以为朕解惑一下?”
“陛下,小人认为御世而治理天下,脱不开这仁政这二字,陛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若陛下能实施这些,那这治理天下必水到渠成。”此年轻人自信的说道。
御史台下,下面的士子文人们也互相议论交流起来,不少人点头称是。语七七也不禁多看了他几眼。观此人,身高近七尺,偏瘦,穿着一袭绣黄褐色纹的白色长袍,袍脚上翻,塞进腰间的白玉腰带中,脚上穿着一双黑色布鞋。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从玉冠两边垂下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美男子啊!语七七顿时有些嫉妒起来,此人的说话也极富自信,将来肯定是个人物,想着不由地多注意了几眼。
皇帝点点头,微有赞赏的表情看着这个年轻士子,“仁政,这个词自很久便有,但真正能做到的君王很少。”
“陛下乃千古明君,此仁政当然可以轻松做到,我大汉有陛下是我大汉帝国的强盛的保证。”
我靠,这个人真看不出来,还特别的会拍马屁,语七七再一次低估了此人。老皇帝听到这样的话开心的大笑起来,笑完挥挥手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扬州人士,姓幕名千允。”此年轻士子仰起头,大声喊道。
“唔,幕千允,不错不错,这仁政嘛只是一说法,你再说说另外的两个,能解决我大汉目前的困境最好不过。”
“这个……”幕千允思考了一下,“明君之御民,若乘奔而无辔,履冰而负重也。陛下御民之法甚多,以陛下之敏慧,御民赏而减税赋,肯定可以得民心。至于御宇便为统治天下了,此法在前两者基础上而才可发展,需我大汉民心稳固,军队精锐,装备精良方可。”
“嗯……这,好了幕千允是吧?你可以先再一边看看,朕再问问其他的士子文人们有何看法。呵呵,大家都是来互相学习的嘛。”
幕千允张了张口,似还想说些什么来让自己更突出些。无奈皇帝已经让其他人开口,他无法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语七七看着轻轻一笑,老皇帝是想现下最可行最简单的方法,你说的这些大道理只能用来听听罢了,用于实际就困难了。
跟着,更多的士子文人们站出来表达更多的理想和不太实际的说法,老皇帝的眉头是皱的越来越深。御史台之下吵起来的人渐渐便多了起来,更有甚者,声音都快吼起来了,各人各诉己见,为对方不同观点而互相吵闹。
“够了!”皇帝一声怒喝,顿时声息全无,老皇帝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眉头,“朕让大家畅所欲言,但你们看看,都说的狗屁不通,对这眼下一点建设性的作用都没有,说的那些什么大道理呀,朕都明白,但你们这些小子知道为上者的困处么?朕也希望仁政,免去税赋,但朕拿什么来养活大汉几十万精军?”
顿时,那些还想开口的士子文人们哑口无言了。
老皇帝突然看到一直没有说过话的语七七,再看那淡定的神色,顿时来了兴趣,向语七七招了招手,“那个老三家的小子,叫七儿是吧?”
“回陛下,小子正是七儿!”语七七跪倒在地,恭敬地回答道。
“呵,好些年不见,你长这么大了啊!咳,小彘儿在王府住的可好?”老皇帝笑着和语七七拉起家常起来,让下面的士子文人和周围的记事太监惊讶起来。
语七七心中暗自叫好,看那些士子们的表情简直太可笑了,刚开始那群鄙夷表情的人的脸色顿时拉的特别长,另一部分人则开始想着如何拉近关系了。“唔,彘儿弟弟在王府玩的很开心,七儿每天都在和彘儿在共同学习着。”
“哈哈,听闻彘儿叫你七哥哥,这个还长不大的孩子呀,不烦你吧?”老皇帝关切的声音让语七七心中大有好感,老皇帝并不谈他以前的那些胡来的事情,反而说起无关紧要的事情起来。
“没有的事,七儿很喜欢彘儿,七儿对待他如亲弟弟一般的疼爱。只是彘儿有些挂念陛下,有些想回皇宫。”语七七想着更亲近的拉近关系,拣着讨皇帝开心的话说出来。老皇帝果然不出其所料的开心大笑。
“这就好啊,这就好啊。”连着说了两次好,忽地又问:“老三荐举你,对这次纳贤论治国之道,小七儿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呢?”对特别两字咬的很重。
语七七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老皇帝对自己使亲情主义,自己当然随杆而上,连自称也改变了,“七儿认为这治国之道嘛,其实和他们说的也差不多,只是陛下想的更多的眼前的事情,那七儿倒真有一些想法的。”
“哦,说来看看?”
“我大汉帝国目前的情形便是北有饿狼,沿海有狡狐,而内有虎狈。”语七七比划了一下几个动物,御史台下有人轻声一笑,这是什么道理,拿动物来说事,只有一些明眼之人眼睛一亮,这形容太贴切了。老皇帝也是微微一思考,便带着很大的兴趣问道:“小七儿为何如此形容呢?”
“古有成语为狼狈为奸,即我大汉北方边境的游骑部落和国内一些诸侯联手打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