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罗征拍了拍额头,尴尬地道:“确是本将军有欠考虑了,文若可有妙策补救?”
荀彧摇头道:“别无他法。只能待日后再说了。”
罗征‘嗯’了声,又问起了安置流民和清点物资之事。
荀彧振作精神。道:“主公此番前往中原,收获之大委实令人吃惊。不但带回来四万余青壮汉子,钱粮及各种物资更是足以缓解我军入不敷出的困窘局面。其中五十余万石粮秣除却偿还羌胡部落外,余粮足够四万大军吃上两年。就算再除掉赈济百姓、安置流民和诸备存粮所需,也足够四万大军吃上一年,暂时我军再不会有粮草之危!”
罗征问道:“那四万多流民安置的如何了?”
荀彧道:“主公早有吩咐,在下已命人建好了足够多的房屋,粮草也足够,安置流民并不麻烦。只是这些流民无所事事,若闲的久了,难免滋生事端,在下请赵云、李蒙诸位将军将这些流民编入了屯田大营,暂时以军法管制,让这些流民去修桥铺路,或者组织流民疏通河道,以劳动换取所需口粮。待这些流民心思稳定下来,再作下一步安排。”
罗征连连点头道:“文若安排的甚妥,如此本将军就放心了。”
荀彧又道:“至于主公带回来的三十余万斤精铁,除了能够满足装备数万大军所需的武器铠甲,还能拨出一部分铸成一些农具,以提高主公治下百姓的劳动生产效率。”
罗征把手一挥,道:“这个就由文若去安排便是。”
荀彧应了声是,又道:“还有巨量的银粮、布帛、盐等物资,若利用得当,足以让主公治下所有百姓在一年内丰衣足食,家有余财,如此一来,便可提前完成我军数年休养生息的计划。最多秋后,待仓廪充盈时,主公便能够对外用兵了。”
罗征击节道:“好,这些事就由文若多多费心了。”
荀彧欣然应命,随即脸色转为凝重,肃然拱手道:“除此之外,眼下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彧不知如何解决,尚需主公亲自决断。”
罗征也正了正脸色,道:“文若请说!”
荀彧道:“主公离开金城后,彧曾命人试种金米,结果却发现,秋上收的金玉根本就无法生芽。彧曾尝试了多种办法,也毫无成效。”
罗征怔了下,脸色转为凝重,道:“文若详细说说。”
荀彧道:“农桑乃国之大事,万民生计,半点大意不得。如百姓春种,都要对粮食种子进行精挑细选,以确保出芽率。而且有些作物只能种一茬,无法作种。之前所种金米种子皆为主公提供,秋上收上来的金米能否作种,在下也没把握,只好命人试种。谁想试了好几种法子,竟根本无法出芽。若金米无法种植,主公东步的计划必然要受影响。”
罗征沉声道:“会否是天气太冷所致?”
荀彧摇头道:“在下命人于室内下种,连所用之土,也是从最为肥沃的上等田地里取回来的,更生火加温,甚至连地下也挖了火窑,也无法令金米发芽。”
罗征眉头刹时蹙紧,这可就有些麻烦了。
如果玉米不能大规模种植,仅靠金城、武威二郡十来万百姓,如何能养得住麾下数万军队。毕竟小麦和谷粟产量太低,一个五口之家最多种个二十亩地就已经是极限了,十来万百姓又能种多少地,就算勉强不让军队饿死,也没有钱粮大举对外用兵。
内政是军事的基础,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米玉不能大规模种植,连锁反应之下绝对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罗征虽然从中原抢了不少钱粮物资,但那只是一时之计,而非长久大计。
荀彧问道:“金米乃主公发现,不知主公可知其种植习性?”
罗征蹙眉想了一阵,忽然想到今年种的玉米全都产自菜园子里。如果有问题,那也肯定和菜园子有关,不然怎么可能玉米种子会不发芽。
菜园子的神奇自不用说,就算与外面有些差异也并不奇怪。
罗征皱着眉头苦思,竟究是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