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 第41部分(第1页)

第41部分(第1页)

42 本处所述是中国大陆的区域经济学学科演进概况。中国台湾的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始于1950年代,1980年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成果是《空间经济学》(经济百科全书第八编,台湾联经出版实业公司1986年版);1990年代以来,台湾学者在都市及区域规划(City and Region Planning)、城市行销(City Marketing)、地区行销(Place Marketing)等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极其丰硕,东吴大学、逢甲大学等大学都开设有《区域经济学》或《城市和区域经济学》本科、研究生学位课程。台湾区域经济学研究队伍主要分为〃经济学派〃、〃地理学派〃和〃都市及区域规划(设计)学派〃。

43 陆大道(1995)指出,杜能的〃孤立国〃1937年被译成中文传入中国。参见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0。

② 吴传清。 论任美锷关于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4):27…33。

44 张文忠。 经济区位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

45 童旭红。 企业区位决策因素分析'J'。 现代企业; 2004 ( 11): 11…12。

46 最低(小)成本学派区位论以完全竞争理论为基础,认为企业区位选择的动机是追求最小成本,最小成本点即最佳区位点。其代表人物是杜能(1826)、龙哈特(1882)、韦伯(1909)、俄林(1933)、高兹(1943)、胡佛(1937、1948)等。

47 相互依存学派区位论以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基础,强调需求对区位的影响以及企业区位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其代表人物是费特尔(1924)、霍特林(1929)、帕兰德(1935)等。

48 市场学派(最大利润学派)区位论从需求因子出发,认为最佳区位既非成本最小点也非收入最大点,而是利润(收入和成本的差额)最大点。其代表人物是克里斯塔勒(1933)、廖什(1939)等。

49 张文忠在《经济区位论》(张文忠,科学出版社,2000)、《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等。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等专著和教科书中,对西方经济区位理论作了系统而精炼的总结,是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区位论思想研究成果。本章主要参综了张文忠的相关研究成果。

50 '德'约翰·冯·杜能。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 吴衡康;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9…20。

51 李瑜;郑少锋。 农业区位论与西部退耕还林区农业产业布局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147~150。

52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2。

53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2。

54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1。

55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7…48。

56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0。

57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8…59。

58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9。

59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07。

60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 工业区位论'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8…120。

61 中译本书名为《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

62 张文忠。 经济区位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251。

63《经济空间秩序》是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又译为〃勒施〃,1906…1945)的代表作,德文版1939年首版,1943年再版,1962年第三版。该书德文版书名为《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英译本书名为《区位经济学》;俄译本书名为《经济的地理配置》;日译本书名为《经济立地论》。该书内容由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组成,理论部分涉及区位论(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和城市区位)、经济区论(经济区、市场区、市场网状组织)和贸易论三部分。中心地理论只是其庞大理论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参见'德'奥古斯特·勒施。 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M'。 王守礼;译。出版前言,中译者绪言。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10。

64 SMITH D M。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Geographical Studies of Industrial Location'J'。Economic Geography;1966;142:86…113; Smith。 D M。 Industrical location: an economic geographical analysis'M'。 New York:John Wiley&Sons;1971。

65这一理论由英国地理学家劳斯顿(E。 M。Rawstron,1958)首倡,后由史密斯进一步发展成为系统化的区位理论。参见魏后凯,等。 现代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0。

66 PRED  A。 Behaviour and location: foundations for a geographic and dynamic location theory;part I'M'。 Lund: C。 W。 K。 Gleerup;1967。

67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21;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33。

68 陈秀山,张可云。 区域经济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55…156。

69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20-142;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34-153。

70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37。

71 魏后凯。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西方区域经济学述评(下)'J'。开发研究;1990(5):54…59。

72 '台' 于宗先,等。空间经济学'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140-142;陈栋生,等。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38…42; 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20-142;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34-153。

73 产生于1950年代的输出基础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的经典理论,该理论强调区外需求是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区域输出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胡佛认为,需求和供给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是输出产业,而且还包括减少区域货币流出的其他产业。参见'美'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导论'M'。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48…253。

74 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75NORTH D C。 Location Theo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ofpolitical Economy;1955;63(3):243…258。

76TIEBOUT C M。 Exports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2):160…164。

77 陈秀山,张可云。 区域经济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134…135。

78 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M'。London:Duckworth;1957。

79 KALDOR  N。 The case for regional policies'J'。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17(3):337…348。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