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家的儿子,日后总不至于吃亏,女孩儿不同,若不好生教导她为人处事的道理,他日去了婆家难免吃点苦头,你看芙儿不是如此,就是性子太软脾气太糯。”太妃隔几日才见到丹姐儿一面,不过印象不错,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儿,如果将来没有好日子过,太妃觉得可惜了,不如现在就教她一点子本事。慎哥儿不同,父亲庶出,若由自己亲自教养,无形中太过抬高了他的身份,对府中的平衡不利。丹姐儿既然在自己身边,自然不会容她弟弟过得太苦。
想起那个大女儿,王爷亦是有些唏嘘,他与先王妃只有三个儿子没有一个女儿,后来方侧妃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他是百般喜欢的,直嚷着要好生把她育成一个大家闺秀。可惜后来一连串的变故,使得王爷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个女儿。当府里一切安定下来之后,新王妃已经进门两年,而杭芙都五岁多了。
杭芙生得很像侧妃,都有北边女孩儿少见的娇柔,只是王爷没想到的是这个女儿性子那般绵软,甚至有些胆小怕事,他十分想不明白身为王爷之女即使不是骄傲的,至少也不应该这样怕事才对。为此,王爷心中一直存着遗憾,后来杭莹的出生缓解了些许,就把一腔慈父爱女之心渐渐转到了杭莹身上。
杭芙的婚姻不幸福,他是有所耳闻的,尤其最近陈家的表现让他极为不快。但女儿自己答应了,他再去出头反像是仗势欺人,所以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当什么都没看到。堂堂王爷之女过得及不上普通大家的夫人太太,终究是王爷面上无光。
不由垂眸低语道:“母妃言之有理,丹姐儿年纪不小了,再过两三年就要定人家了,是该好好考虑的时候。妇人太过毒辣是不好,但若过分懦弱也不像是咱们家的教养。说起来,都是她母亲的不是,要不是野心太大心太狠,也不至于最后害了自己的儿女。”
太妃摇了摇头,看来这个儿子还是不明白啊,还需要敲打:“王爷,有些事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的。这些年来,你只顾着外头的事,府里之事都交给了王妃,偶尔问起家中之事,不是打就是骂老四的,对其他人都缺少关注。你想想,难道贺氏是一朝一夕之间变成这样的不成,她刚来时,你也曾几次与我赞她,温婉有礼襄助夫婿,你以为是什么致使她变成这样?
是你啊,王爷。你莫要忘了咱们是王府,不是寻常百姓家,你不可能要求大家都如普通百姓那样和和乐乐。而且,你更不该忘了规矩,尊卑上下嫡庶之别,这是永远不能逾越的规矩。
你一味得捧着老三,难免给人留下浮想的。即便当初老三与他媳妇没有任何想法,都会被你误导的,以为他们也有机会执掌王府。若不是因此,老三媳妇会铤而走险吗,会狠心到以为小五老四没了子嗣,他们就能理所当然继承王位吗?嫡庶之别啊,王爷,你从一开始就不该为了生老四的气而模糊了这一点。上位者,有手腕是一回事,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规矩之上,只有规矩才能使人不得不服气。”
其实,王爷已经一把年纪了,孙子都不小了,太妃并不愿意再为了府中的事与儿子产生意见冲突,却不得不如此。外头的事,让儿子每日都绷紧着心弦,一刻不敢松懈;回了家,他禁不住放松了精神,忘了王府与外面没有不同,只是不同的战场而已。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费尽心思的,这本来就是人性。活了这些年,若还看不透这些,太妃就是白活了,也因着看透,她才对贺氏一案没有太过震惊。
她多少年来嘱意老四,但实际上没有做出过多支持老四的举动,想要有朝一日成为王府的主宰者,老四就不能靠自己的能力,而要靠他自己。不然,就算当了王爷又能如何,王府不需要一个没有实力的人。
太妃的话的确让王爷大吃一惊,自从老王爷过世后,除了杭天曜偶尔闹闹事,府里可以算得上和睦了,比起京城那些整日乌烟瘴气的府邸好了不知多少。王爷想当然得以为这一切是应该的,而忽视了平静的表面下那滔天的巨浪。
当知道小五媳妇流产是有人陷害之后,他很是惊讶了一把,甚至是痛心疾首的。而贺氏的自承对王爷而言实在难以接受,他眼中那个敦厚老实的儿媳妇居然会为了一己私利而残害弟媳,他万万想不到。如今听太妃这般说,他才有恍然大悟之感。
一开始,他就应该让老三一家明了自己的身份,庶出之子,无论你才干多强,都不足以继承王府。这不是王爷自己注重嫡庶,而是形势使然。老四与小五可以争,因为他们都有合法合理的继承权,更有强有力的母舅家支持,谁都不能轻易否认他们的权利。要不是因为这,王爷自己也不会一直在立谁为世子一事上踌躇不决,他就是担心得罪了一方。
相对而言,老三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选择,立了老三,谁来平息朝野的争论,谁来平息嘉郡王府与魏平侯府的不满,王爷不想挑战延续了千年的传统。
不管老三有没有起过争权的心,王爷都下定了决心,要让他自此后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再为了那水中月镜中花一般的王位而最终害了自己。
他终于惭愧的低了头,言辞恳切得说道:“母妃,儿子知错了。从今往后,儿子会用心料理府里的事的,丹姐儿就辛苦母妃了,慎哥儿有方氏应该不会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