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数万大军,被诸葛亮分成前、中、后三军,向孟获军队所在之地推进。
本来,诸葛亮是要安排马谡与王平为先锋的。
但为了安抚张嶷,并表示自己对张嶷军事才能的重视,诸葛亮让张嶷与原龚德绪部下的将领李盛、张休和庞延三人各率本部兵马,共计八干余人为前部。
马谡和田石的四干兵马,则留在中军,因为要完善这次作战计划,马谡几乎每天和诸葛亮在一起。
他们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可不仅仅是眼前的作战计划,而是从这次战争的整体布局,到平叛胜利后的安排治理等等一系列问题,有时候通宵达旦,两人不得不住在一个帐篷内。
数日后,诸葛亮率大军在离孟获军营约三十里的地方扎下大营,双方形成对峙。
钟岳、杨奎、傅力、张壮四人领军脱离,导致马家私军的实力被削弱,但对马谡在南蛮地区的布局,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因为四人毕竟是魏国四大家的核心人员,随时有可能回归家族,马谡收留他们并帮助他们谋取官职,也有向四大家族示好的成份在内,蜀汉和魏国毕竟处于敌对关系,他当然不能把四人当做心腹,甚至还要加以防范。
钟岳四人的军队,看似也是马家的私军,实际上只是马家的外围人员,他们并不知道马家的核心机密,就连马谡让他们投靠蛮族的用意都不清楚。
其实,包括贺云、张山在内,马谡让他们打入孟获军队的内部,压根儿就没有让他们临阵反水、出其不意擒获孟获的打算,他只是想要得到可靠的军事情报。
因为诸葛亮的这次南征,可不仅仅是击败孟获那么简单,他是要深入南蛮地区,把整个蛮族的各大部落都打服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
因此,这次平蛮之战,注定不止一次大战,获得可靠的情报,远比擒获孟获赢得这场战斗重要。
这次钟家派出钟毓,代表魏国许下重利,让孟获以守为攻,采取拖延战术,是想要孟获的叛军和蜀汉的军队打出真火,两败俱伤,打成血仇,则南蛮地区永远都不会安宁下来,把蜀汉陷入短期无法结束的战争泥潭之中,则魏国就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对付孙权。
无巧不成书,钟毓精心制定的拖延战术,刚好配合了诸葛亮的“攻心之计”。
定下计策以后,钟毓一个读书人,自不愿意与孟获手下那些粗鲁汉子相处,他退居幕后,让孟获率五万主力大军与诸葛亮对峙,而他自己则率钟岳、杨奎、傅力、张壮四人的五干人马,守护三岔岭的粮草大营。
钟岳四人的军队虽然只有五干余人,但战力强悍,又是坚守在屯积粮草的险要之处,诸葛亮没有二万精锐大军,是拿不下粮草大营的。
如果没有马谡加入,如何打破这个粮草大营,就算是诸葛亮,也是个不小的难题。
但对马谡来说,攻破这个粮草大营,易于反掌!
因为在钟岳四人的军队里,通过几次补充兵员,马谡或明或暗安插了很多人手,还拉拢了一部分中层军官,等于暗地里掌控了这支军队超过一半的兵力。
真要打破这个粮草大营,有马谡一人就够了。
何况钟岳杨奎、傅力、张壮四人,都曾经受过马谡的照应,又深知马谡的历害,于情于理,他们都没有与马谡正面交锋的勇气和底气。
“兵马未动,粮草乞行”,粮草在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粮草是一个军队是否能打胜仗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粮草,无论战略、战术多好,士气多么旺盛,都是无法获得最后胜利的。
长平之战,如果不是粮草不济,赵国四十万精锐士卒,也不会被白起俘虏;官渡之战,如果不是乌巢的粮草被烧,有着绝对优势兵力的袁绍,也不会在官渡战败。
孟获虽然不通兵法,但对粮草也是非常重视的。
因为粮草缺乏,本来就是孟获大军的短板,他好不容易征集的军粮,自然是倍感珍惜,倍加小心。
孟获虽然贵为部落酋长的继承人,但在年幼时也没少挨饿,可以说有切肤之痛。
蛮族所在区域的土地贫瘠,农耕技术低下,粮食的收成不高,粮食缺口很大,可以说缺粮是整个蛮族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