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掘金战争虞洽卿 > 第13部分(第3页)

第13部分(第3页)

瑞岳就是虞洽卿。六岁那年,爹爹带着瑞岳来到山下村虞氏家塾,找塾师虞民世老先生开蒙读书。虞氏家塾是虞氏族人中虞润甫、虞震甫兄弟出资赞助三间瓦房办起的村学,以供虞氏子弟读书。维持的费用除掉虞家祠堂从祭祖田产中补贴一部分外,其余的就要靠学生家长交纳。当然,对于那些实在交不起的特困户,也可以免去学费,具有半义学性质。所以,山下村的虞氏子弟,不论有钱无钱,都是要来读一读的。

虞民世少有文名,写的一笔好字,常以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后代自居。可惜时运不济,应童生试三十年也没有及第,从黄发垂髫到白发苍苍,一直是童生。不过,山下村的人却依然尊重他,涉及文字上的事情,他就是权威。

“瑞岳这名字是乳名,既然开本读书了,就不要叫了。”虞民世拿起笔在砚台上润润,在面前的一张黄纸上写道:虞和德,字洽卿。

这以后,瑞岳就叫虞和德了。小伙伴们和他在一起玩耍,都亲切地叫他阿德。

虞洽卿很是聪慧,一本《三字经》,两个月下来,就全部会背诵了,接着是《百家姓》、《千家诗》。一起入学的孩子,有的还在背诵《百家姓》呢,虞洽卿却已经在听虞民世先生讲《幼学琼林》了。可惜不久,虞晚峰突然得了伤寒症,几天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

大树到了,房梁断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家,顷刻之间被哀愁笼罩起来。

方荷花一个女人家,带着三个九岁、七岁、五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艰难。虞洽卿的书自然是不能读了,他不能干活,可以到海边滩涂上拾蛤蜊、捡黄泥螺,卖了补贴家用;还可以打猪草喂猪,和姐姐淑秀一起跟在母亲后面,在田间地头薅草、拾棉花。

多少年都没有遇见过一个好学生的虞民世,对虞洽卿的辍学感到十分惋惜。他找到方荷花,劝道:“让和德来上学吧?我不要他一分钱。”

方荷花苦笑道:“大先生,你的好意我谢了。可是不行啊?上学上不出钱来,全家人都要吃饭,和德也要吃饭,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虞民世叹息一声,“一个妇道人家,真是难为你了。”他想了想,又说:“那就让和德读雨书吧。”

方荷花不明白地问:“大先生,什么叫读雨书?”

虞民世捋了捋胡须,“读雨书就是让和德下雨的时候来读书。这个时候,他不能做事情。这样时间少一些,但是总比不读书要好些。”

方荷花忙点头说:“要是这样,就太好了。谢谢大先生,我一定让和德好好读书。”

以后的三年,一到雨雪天,不能帮母亲做事,虞洽卿就到虞民世先生那里去读书。也正是因为有这几年的打磨,虞洽卿才能够文字粗通,在日后的上海滩立住脚。

。 想看书来

20 一张花纸头能值半稻箩银子(1)

从坟地回到家里,已经是掌灯时分了。还没进门,只听里面叫道:“阿德,你回来啦?”

原来是姐姐淑秀。她是虞洽卿离家的那一年嫁给邻村王贸才的,刚才听说大弟从上海回来了,忙奔跑着回家来一见。

“长高啦,长成大人了!”姐姐拉着虞洽卿的手,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姐姐给你带好吃的来了。”母亲说着拿过一只鱼篓。

虞洽卿低头看了一下,兴奋地叫道:“是弹胡,这个时候怎么还会有弹胡的?”

“半个月前,有一天太阳好,你姐夫到海涂上逮的。我听说你过年要回来,就没让卖,特意用海水养着的。”

弹胡的学名叫弹涂鱼,因其在泥涂上弹跳、翻滚而得名。虞洽卿跟随虞民世读书时,就听虞民世说,这种小鱼古书上有记载:“弹胡如小鳅,头小斑如星,潮退跳入涂中。”它虽然其貌不扬,但肉质细嫩、鲜美,具有补肾壮阳、活血止痛的功效。虞洽卿小时候就爱吃它,在上海,他一直怀念它的美味,在给母亲的家信中年年都要提起。不过,这种小玩意动作灵活,穴居而生,稍有惊动即钻入洞中,让一般的下海人可望而不可及。虞洽卿小时候抓它,是把许多尺把长的竹筒插入泥涂中,再把上面洞口弄得和滩涂几乎一平,让弹胡被惊动时自己钻入竹筒中被擒。不过,这种活,三九寒天来做,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姐,天太冷了。以后叫姐夫不要冬天下海涂,会冻坏的。”虞洽卿心里很感动。

“这弹胡我就不给你炖了。让娘炖吧。我要回去了,家里还等着我回去吃年夜饭呢。”虞淑秀正要往外走,虞洽卿却拉住了她,“姐,你等等。”

虞洽卿到里面拿出一个布包,打开。“这两盒桂花糖年糕,你带回去孝敬你公婆吧。”递过两盒桂花糖,虞洽卿又拿出一顶红缎面的虎头形皮帽,“这是给你儿子、我外甥的。”

虞淑秀见了,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这几年来,虽说丈夫王贸才对她很好,但是由于娘家穷,她在夫家一直有一种说不清的被压抑的感觉。弟弟从上海带回来的这些礼物,让她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腰杆子有些硬了。

“你不该这么花钱,大弟。你的婚姻大事还没办呢,母亲可着急了。”擦着泪水,姐姐又关心起了弟弟。

“姐姐,没事的。这些东西花不了多少钱。我还给你带了一块花洋布呢。”说着,虞洽卿又拿出一块乡下难以见到的机织花布,“是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