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商鞅才颁布了法令。”
苏璟可不记得原本,只能凭借记忆,将这立木为信的故事丰富润色了一下。
倒是朱标听完,眼前一亮道:“苏师,学生记起来了。”
“《太史公书》中有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这。
苏璟看向朱标,只觉得刚才自己的得意,那是相当的打脸。
苏璟因为记不得原本只能用白话文翻译了一下,没想到朱标竟然来了个反向翻译,将白话文又变成了文言文。
这么看起来,自己这个老师,好像真挺一般的。
还好,刚才只说自己是神游。
“不错不错,记忆力挺好的,我说的就是这个。”
苏璟点点头道:“这立木为信,便是商鞅建立公信力的措施,为了自己的变法做铺垫,以确保能够实施下去。”
“当然,商鞅也做了许多其他的事情,我也只是拿出一个典型出来,不必过度纠结。”
朱标若有所思,片刻之后说道:“那大明不可以像商鞅一样么,用这样的手段建立公信力?”
既然商鞅可以,那大明也可以。
朱标的想法,可谓是相当的简单。
苏璟自然也是早就料到了朱标的问题,一点也没有奇怪。
他笑道:“不行的,大明做不到。”
做不到?
朱标疑惑道:“为何做不到?请苏师教我。”
苏璟抬看了看树叶开始凋零的大树,说道:
“商鞅变法是在秦国,春国战国时的秦国,建国时方圆不足五十里,疆域比之现在的大明,小了很多。”
“商鞅可以用立木为信这样的手段让秦国的百姓信任他,就像是我可以在溧水县通过各种类似立木为信的办法让溧水县的百姓信任我。”
“但若是对于现在的大明,这样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或者说,办法可行,但无法执行下去。”
“因为大明太大了!”
大明太大了!
朱标听到苏璟的回答,只觉得整个人都是一震。
对啊,商鞅立木为信,在秦国那等小国之中,很快便能建立起公信力。
但在大明,京城的消息要传到边疆,哪怕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也需要好多天,更遑论一些普通的消息了。
商鞅的办法,在大明,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行的通的。
“不对。”
突然朱标说道:“苏师,商鞅立木为信的办法或许不行,大明的确很大,但也没必要像商鞅那么着急,只要徐徐图之,公信力总能建立起来的。”
朱标还是对大明充满信心的,他自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