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寒门首辅周稚宁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子的记忆并不多,只知道此君是个不苟言笑,治学严谨的人。

“今日讲《孟子》,都将书本拿出来吧。”

刘老夫子捋了捋下颌三缕长髯,幽幽说道。

他坐在铁力木四出头官帽椅上,却并没有拿起书案上的书本。

“看文王视民一节。”

谢慎心中暗自腹诽,这个刘老夫子说话都这么简短吗?

文王视民一节出自《孟子?离娄下》,谢慎前世是明史研究生,文史不分家,他对于四书也是有很多研究的。四书中谢慎最喜欢的就是《孟子》,用倒背如流来形容也不为过。

他快速的翻开书本找到这一段,匆匆扫过。

这些他早已清晓,不过却得等着刘老夫子讲学,天知道老夫子是想怎么讲。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民已安矣,而视之犹若有伤;道已至矣,而望之犹未见,圣人之爱民深而求道切如此,不自满足,终日乾乾之心也。”

刘老夫子将这一段背了一遍,双目炯炯有神道:“作文吧。”

谢慎倒吸了一口凉气,下巴差点没有惊掉。乖乖,这个刘老夫子倒真是教学方法出奇,直接上来就叫学生作文?谢慎本来以为他老人家好歹得对着讲讲《四书集注》,分析分析破题方法,没想到他如此直接。

这样的老师值一年一贯银钱的束脩?

谢慎为那贯束脩钱心疼了起来,他谢家又不是豪门望族,这钱都是他大哥谢方的血汗钱,就这么给这暗装高人的老先生,怎么想都不舒服啊。

明代科举实际就是写八股文,谁写的好就录取谁。考的内容实际就是四书五经,文题都是四书五经的原文。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谓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当然仅仅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也是不行的。科举题目虽然出自这里,但考生却需要做出合适的解释,这叫破题。不过这解释不是由着你来,而是必须从朱熹所著《四书章句集注》引用。说白了《四书集注》你也得背。

只有将这一切背的滚瓜烂熟,你才有最基本的行文资格。至于你写的文章立意、结构能不能打动考官就看你的本事了。

而且明朝科举的题型十分复杂,有连章题,全章题等大题,这些一般是用作会试,乡试等高级考试的。像谢慎这样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童生,暂且不用去考虑这些题目。他们所需要关注的是一字题,二字题,截上下题等题目。这些题目大多是用于童生县考。

若是仅仅想要混个秀才功名,多练习小题即可。但若是想在乡试,会试上大展宏图,最少混个举人功名,那就必须得小题大题双修了。

但是这道题目明显是大题啊,这个刘老夫子未免太揠苗助长了吧,他们还只是一群孩子啊。

。。。。。。

。。。。。。

第四章 四门谢氏

谢慎虽然对《孟子》乃至四书十分熟悉,可对于这《四书集注》却了解的不多。

这是谢慎的致命软肋,要想在科举上有所建树,这个漏洞是迟早要补上的。

他匆忙翻开四书集注,找到这一段的注解,仔细研读了起来。

其实这段话总结成一句就是中国历代帝王都是将“爱民如子”作为评判是否为明君的标准。爱民如子的君主必定流芳百世。。。。。。

可是该怎么破题呢?谢慎正自发愁间,忽然想到后世看的一篇八股例文,这篇文章似乎就是针对文王视民一节所作。

谢慎别的本事没有,这过目不忘的本领却是独一份。

他深吸了一口气,暗暗啧叹,天生我材必有用啊!

。。。。。。

。。。。。。

将文章写好,谢慎便闭上双目,等待刘老夫子宣布时间到收卷。

像这样的小考,白鹿书院每一个月都会进行两到三次,为的便是帮助学生掌握实战的感觉。若是都只讲破题而不练习时文,到了县试这些学生多半都会懵了。

刘老夫子是过来人,既然是为了应试书院便要将细节做到极致,他也不屑于图慕什么清流圣贤的虚名。

这一批的学生都是要参加明年县试的,故而底子都极好,即便写大题时文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谢慎写的可是状元名家的时文,为求稳妥,他特地将几处精彩的转折删去,留下瑕疵。

人啊,该出风头的时候要出风头,但适可而止,若是不懂得忍,那是要出大事的。

不知过了多久,刘老夫子点了点头道:“收卷吧。”

自有小厮将学生写就的考卷交到刘老夫子书案前,至于那些胸无点墨,半晌憋不出一个屁的,自然白上一眼,不再理会。那小厮从谢慎身边经过时刻意停留了片刻,这一细节自然被谢慎注意到了。若说什么人最势利,莫过这些书院中的小厮。跟着刘老夫子的时间久了,什么人是出自名门望族,什么人虽然是寒门子弟却有才学他们看得比谁都清楚。对这些人他们表现的比谁都亲近,而对旁的人,他们的态度则是冷若寒冰。

刘老夫子一一翻阅考卷,有的文章只匆匆扫过一眼便皱起眉来,有的则是看了足足盏茶的工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