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朝第一人是王阳明还是张居正 > 第1部分(第3页)

第1部分(第3页)

当破晓来临时,王家所有人都已站在村口了。

王家本就是江左名门望族,族人当然不少,适逢王华这个举人进京赶考这等大事当然是人人出席了。

简单的仪式过后,王华向各位族人一一道别,最后更是向王伦深深一跪,朗声承诺道:“孩儿定不负父亲和族人所托,考得功名归来。”

王伦托起王华,洒脱地哈哈一下,没说什么,直接叫下人牵过骏马,把已打好的包袱也递了过去,就打发王华上路了。

王伦显然是个极其洒脱之人,而王华则是把此次考试看得极重极重。

只是王阳明发现自己被忽略了,准确来说是被自己的父亲王华给忽略了,王华最后连看都看没看一眼抱在下人手中的王阳明,就熟练地上马向北飞驰而去了。

王阳明当然不会因为父亲对自己的态度而惊讶愤怒,五年来他已经习惯,五年里除了爷爷给他的疼爱,他没有享受过一点其他小孩子拥有的父爱和母爱。但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一个跟常理相违背的地方。

回到家中,王阳明问王伦道:“爷爷,父亲以前练过武功吗?”

王伦不自觉地陡然一愣,虽然转瞬即逝,可还是被王阳明的眼睛捕捉到了,这让王阳明的心中愈加纳闷和困惑。

“这个等小阳明学好了文章诗歌爷爷自会告诉你个究竟,现在嘛,还不是时候。”王伦拒绝回答王阳明的问题。

王阳明认为如果王华没有练过武,那么他的上马和骑马动作和姿势就不会这么连贯和轻松自如,试想一个整日捧着四书五经念个不停的读书人,怎么做得出早上那种潇洒的动作和姿势来。更为奇怪的是,最近接连十天,细心的王阳明发现王华的读书声就从来没有断过,一个文人又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体力。

但是既然自己最亲的爷爷不肯说,那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王阳明也不好勉强,但是王阳明觉得这背后肯定有个天大的秘密,一个可能颠覆现代人对古代文人观念看法的秘密。

第二天,王阳明骑在爷爷的脖子上,去了村里唯一一家私塾,开始了他在古代的第一天学习。

私塾里的两位先生见是王家长辈王伦带着他的宝贝孙子来学堂求学,自然是不敢怠慢,恭恭敬敬把爷孙俩领进了门。

一番简短的交流后,其中一位私塾先生答应道:“王老爷放心,阳明的学业就放心的交给我们吧。”

“那就有劳了。”王伦拱手代孙子向两位先生微微一拜,算是一个道谢。

两位先生哪里承受的起,连忙回敬了一个更深的下拜,王华见状知道自己辈分高也就不拒绝。

最后王华看了王阳明一眼,就转身回王府去了。留下王阳明开始了真正的古文学习。

第一堂课先生教授学生背诵三字经,这显然是当时每个私塾对学生的第一堂必修课授课内容。

先生念一句学生跟一句,当先生一眼扫下来,发现所有人都因为第一堂课兴奋地大声诵读着,除了王阳明的嘴巴还紧闭着一动不动。

先生当然知道王阳明已经能够开口讲话了,于是示意学生安静一下,向王阳明问道:“王阳明,你为何不随本先生朗读三字经啊?”

先生的语气显然非常和善,毕竟这个小孩子姓王。

“因为三字经太简单了。”王阳明不假思索地答道。

先生陡然一愣,没有想到年纪最小的王阳明会给出如此出人意料的答复。

先生要保持自己的身份和气度,镇静地再次问道:“那你认为什么才算不简单啊?”

“唐诗宋词。”王阳明的答复还是简洁明了。

“哦,唐诗宋词。”明朝的文人当然不会重视优美无比的唐诗宋词,也不会精通,但先生是年长王阳明几十岁的文人,自负道,“那好,本先生出上一句唐诗,你答下一句,如何?”

话一出口,这位私塾先生就觉得自己有点以大欺小的感觉,毕竟王阳明是个才五岁的娃娃,能知道多少唐诗啊,搞不好连唐诗是啥玩意儿都还不清楚。

但是王阳明果断地应道:“先生请赐教。”

先生再次惊讶,却也不敢犹豫,怕失了面子,略一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