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你以为我愿意在你们这个破地方啊,不过就是想攒点回家的路费。就是想再做这行,换个地方岂不是更好,我脑子又没毛病,何苦非要呆在这里,等着这位举人老爷报仇啊?”算命先生深觉智商受到了侮辱,接过银票揣在怀里,冷哼一声,扬长而去。没等周安他娘回娘家,到了晚上,周安他舅舅吴中汉听到信儿就来了。这是怎么个情况?他要问清楚了,周正海这事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发现苗头?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应对措施!
他们吴家虽然没什么权势,但也不是给他人做嫁衣裳的。
第15章弃子的复仇(四)
“哥!”
送走了街坊坊后,吴氏心里就七上八下的。一见哥哥来了,眼泪当时就止不住了,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是哗哗得往下流啊。“好了,别哭了,别哭了,都是当娘的人了,别哭了,咱们屋里说。”吴中汉拉着妹妹的手,往屋里走。“哎!”吴氏哽咽着,拉住了哥哥的手。到了屋里,坐下后,吴氏这眼泪就又止不住了,“哥,这该怎么办啊?我听说正海他,他中了举要休妻…………呜呜呜………”
吴氏贤惠是贤惠,就是经不住事儿,不然上辈子也不至于被刺激得早早地就抑郁而终了。吴中汉心里也特别堵得慌。妹妹嫁到周家这些年,过得也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照顾里里外外这一大家子,就连嫁妆田里的出息,也都用来供周正海读书了。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就盼着周正海在科举上能有所斩获,结果…………就出了这档子事儿。说起来,以前妹妹每次回娘家,他们问起来,都说妹夫对她挺好的,两人很是恩爱,按理说不应该啊。可话又说回来,以前周正海是靠着妹妹的嫁妆读书呢,他要是敢对妹妹不好,他们吴家能答应?
可要是周正海真中了举人的话,那身份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一些乡绅们会主动上前巴结,送银子送地契送丫环什么的,那妹妹的嫁妆也就不算什么了,那他翻脸也不是没可能。自古以来,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例子还少吗?
这不,一听到传言,他赶紧过来了。这个时候,妹妹也没个主心骨儿,正是需要娘家人撑腰的时候。吴中汉安慰妹妹道:“阿婉,先别哭了,这事儿,也不一定是真的,保不齐就是有人故意想离间妹夫和家人还有族人之间的关系。再说,就算是真的,光哭也不顶用啊。”
得打起精神来,跟这个王八蛋负心汉斗啊!
我妹妹用嫁妆供你到现在,你中了举人就想过河拆桥?没那么容易的事儿!
“嗯!”
一听哥哥的话,吴氏眼神一亮,点了点头。对啊,也许,这就是个谣言呢。肯定是有人故意挑拨离间。从她心里,自然不希望这事是真的。所以,只是选择型的听了前半句,后半句被她潜意识得忽略了。“妹子,你好好地回想下你们以前相处的时候,有没有…………这方面的苗头?”吴中汉又道。在来周家之前,吴中汉是专门找了一个吃一手瓜,也就是当时在摆酒的人家帮忙、在场亲耳听到算命先生讲话的人,确认了一下算命先生的原话。算命先生原话是说,这个人在外面,还和青梅勾搭成奸。此邪术就是青梅所做。要他说,能吸走全族的文运,总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吧,总要有段时间的。也就是说,两人是早就勾结在一起了。既然早就有了奸情,那周正海估计多多少少也会露点痕迹吧。这世上好多事儿就是这样,以前没往这方面想,所以没人注意,大家会觉得没什么。但是一旦被人发现某种端倪,细想一下大家就会发现原来早就有一些不对劲儿的地方,人们的反应大概就是-----“哎呀,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我说呢,难怪难怪,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吴氏一听亲哥这话,眼泪又双止不住了。何着,哥哥也怀疑这事儿是真的啊。她低头沉思了一会,茫然地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
本来他们夫妻确实很恩爱的,可邻居们说的也是有板有眼的。她和周正海成亲前,家里也是打听过周家的情况的,也知道当初周正海差一点和青梅竹马的刘梅成了,周家以前也帮了刘家不少,后来是刘家背信弃义,把刘梅另嫁。婆婆为此还跟刘家翻了脸,就是婆婆死后,他们家和刘家这么多年都不曾往来过。当时娘家人是觉得,村子里像周正海和刘梅这种情况的也不少,也算不得什么。而且从道义上说,周家在这事儿没有亏欠。又看周家也是老实人家,周正海年纪轻轻中了童生,这才同意了。可能是女人的第六感觉吧,她觉得,也许……………那个算命先生说的并不是假话。可要说理由什么的,她又说不上来。“这事呢,也不一定是真的,你不用着急。明天呢,我再去周家的族长家里转转,看看他那里是怎么个说法。要是这事儿是真的,估计周氏族人比咱们还急呢。”
看妹妹的表情,吴中汉就猜到了,妹妹这是心里也没底呢。吴氏点了点头。
话说周家的各个族人家里,也都炸了锅了,各家都在开小会儿。这年头,家家只要有点条件的,都会供个孩子读书,希望将来能改换门庭。老话怎么说来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寒门之家,要让一家子都读书也不现实,无他,读书实在是太费钱了。买书本要花钱,笔墨纸砚要花钱,再加上给先生的束脩,都是一大笔。读了半天书肯定是为了考功名啊,这考试需要的钱就更多了。找人结保,路费,食宿费,哪哪儿都得花钱。又想让家里更进一步,钱上面又不够宽裕,怎么办呢?一般都是各家集中力量供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也就是说,一家子兄弟几个,就算是一个爹妈生的,也不是都能读书的。无形中,这些被家里选中的读书郎们,不管天赋如何,都是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的。别的兄弟们去田里种地,忍受风吹日晒,他一个人去学堂读书,就算兄弟们心无芥蒂,可嫂子弟媳妇们心里肯定也不平衡啊,为啥去读书的不是我家相公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