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守不住,那拿不拿得下巴勒迪克山其实都是一样的。”
是啊,打巴勒迪克山就是为了圣迪济耶,真要是圣迪济耶拿下了,照样是轰动世界。这是好事,可当面对洋人记者和国内记者的时候。该怎么说呢?难道说第11军经过浴血奋战,力克圣迪济耶?
“第11军那边怎么样了?”被周思绪一提示,林文潜当下就问到了段祺瑞部。
“33师正密切配合战车营。剩余三个师大概正想着怎么把圣迪济耶打下来吧,段芝泉是不会放过这个良机的。”周思绪道。
“是啊。”林文潜点头,北洋那帮人一直想在战场上出人头地,段祺瑞虽然老实,可他的参谋长徐树铮却不是一个好糊弄的角色。抓住这个战机,一故作气将圣迪济耶拿下,那是何等荣耀的事情。
“洲髓。我们是不是……”周思绪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林文潜拦住了,他道:“我们只能从计划上。而不能从行动上去做什么。这仗既然已经开了局,那就让它打下去吧,是怎么个结果就是怎么个结果。不过11军那边要去电,让他们不得对外透入战车营之事。”
“我明白了。”林文潜此番言语相当于对类似的小动作定下了一个底线。他随即就起草电报发至第11军司令部。
总司的电报发到11军司令部的时候。段祺瑞刚刚把佯攻改为进攻命令下达了下去。他并不比林文潜晚收到战车营突破德军前沿防线的消息;而昨日从33师防线回到司令部的路上,参谋长小扇子徐树铮已经帮他定了一个观望之策,现在战车营突破顺利,那31、32两个师就按照昨日的布置开始发动了。
由周思绪发来的电报让徐树铮明白了总司最终的意图,那就是此战其实是战车营在训练战术,这才神神秘秘,而不是之前他猜想的怕没打好担心丢脸。
“军帅,总司来电了!”徐树铮拿着电报笑道。
“上面说什么?”段祺瑞一愣。伸手就接过了电报。当他看到上面只涉及战车营保密,对于战事只有‘相机行事’这几个字时。看着徐树铮不解的问:“总司是什么意思,打还是不打?”
“上面的意思在明显不过了,那就是打不打全在我们。”徐树铮道。“装甲师是当朝的宝贝,复兴军历来又善于弄一些新名堂新战术,今天的突破应该是总司在试训,且并不想叫英法等国知道。”
“是这样?”段祺瑞在思索间点头,他忽然道:“那要是巴勒迪克山真打下来了怎么办?”
“要想保密,那就只能把这功劳给33师。”徐树铮笃定道。
“怎么可能?”段祺瑞大力的摇头,“是谁打下的就是谁的功劳,怎么能……”
“军帅,这事情可不是我们说了算。总司要把装甲师藏着掖着,那就只能把功劳推给33师,最少对外是这样。”徐树铮明白段祺瑞的性子,劝慰道:“这事情咱们心里明白便可,再说我等也问心无愧,只是被外界误会罢了。现在最关键是要堵住法国那些个观察员,不然事情就都露馅了。”
远征军此次作战,法国人英国人是派了不少观察员,一来有监视之意,再则是担心远征军人地两生,初来乍到也对堑壕作战也不熟悉,有协助赞画的意思。不过基于独立指挥原则,在问题还没有出现之前,这些洋人只是在司令部转悠,并未深度介入到作战计划中。这些观察员除了作为预备队的第3军,在其他五个军司令部都有派遣,一些重要地段连师、旅都有观察员。
徐树铮正说着法国观察员,外面副官便报告法国贝特朗上校求见。他和段祺瑞对视一眼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我去应付他。”
“将军,我听说前线的几个师都在进攻,请问这是要发起一次大的攻势吗?”贝特朗上校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对军长段祺瑞敬了个礼后便直言相问。
“上校先生,我军只是发动佯攻,并没有完整的作战计划。”徐树铮答道,“但是有情报称对面的德国人为了在别处发动进攻,将圣迪济耶这条防线上的部队撤走了不少,所以我们就想看看德军是不是真如情报所说的那般虚弱。”
“情报……”法国人有些狐疑,但随即劝告道:“将军,以我在西线多年的作战经验看,仓促发起进攻是难以有什么成果的,即便我们能占领一些地区,但这个突出部不算太大的话,将会受到德军的三面围攻,所以进攻时务必保持防线平衡一致。”
不经集结、不组织大规模部队,以单个师、军的兵力确实是能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但,悲剧的是这样占领的突出部太过狭小,等德军反攻时这里只会被可恶的榴弹炮三面围攻,最终结果只能是放弃这个突出部,退回原来的出发地。
法国人是吃过这个亏的,因此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都非常强调防线必须水平一直,以防止给德军炮兵形成三面围攻的有利态势。现在11军不做大规模集结就妄想以所属的四个师发起进攻,这在贝特朗上校看来就是自杀。作为观察员,他又义务提醒这支同盟军,这里是欧洲西线战场,不是亚洲。(未完待续。。)
辛卷 第三十九章 巴勒迪克1
几年的战争中,由于法国人的火炮难以匹敌德军,所以他们得出了‘所有的攻势都必须是广正面进攻’的血肉教训,这就是说,进攻的宽度最少要在德国榴弹炮射程的一倍以上,即:正面必须超过十五公里。只有这样,突出部才不会遭受德军榴弹炮来自左右两侧的覆盖性射击;再考虑到突出部的交通、部队驻扎,这个突出部的宽度很多时候要超过二十公里,甚至达到二十五公里。
如此说来,这个宽度根本不是几个师能够打开的局面,这必须要十几万、几十万部队投入到一个地区,而要集结这么多兵力,那势必会被德军的侦察机发现,加上漫长的炮火准备时间,等法军开始进攻时,对面的德军早已严阵以待了,战事最终将陷入漫长的胶着战中。
法军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给远征军带来帮助,但这一次显然这些经验用不上。11军参谋长徐树铮对其好言相劝之后,便已‘我军会相机机行事’的笼统言语把贝特朗上校打发走了。此时,他倒希望33师一旅吴佩孚接到电报后能快些赶到巴勒迪克城外,真要是顺势拿下了那里,那一切事情问题都解决了。
从在突破口观望到收到后方司令部的进攻电报,吴秀才反应也算快的,他之前就把全师的炮团集中调到了战车营的突破口上,就等着进攻的命令。此时一收到电报,便把防线交给师长曹锟。自己带着一旅剩下的那个团和半个炮团顺着战车营开辟的道路直扑巴勒迪克,他完全明白,现在整个战事的关键就在这座城市是不是能顺利拿下。
十六公里的距离并不太远。急行军也就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但就在一个多小时里,前面的装甲部队已和德军布置于巴勒迪克城外围据点干上了。
一路势如破竹的装甲部队在城市外围数公里处撞到了墙——和野地炮兵不同,城市里的炮兵都有坚固掩体,飞机可以影响野地炮兵的正常作业,但对于水泥掩体里的城市炮兵,他们最多也就是绕着他们嗡嗡直叫罢了。于是,在离巴勒迪克城东南三公里处,一通榴弹炮砸在了装甲部队的去路上。跑在最前面的一连数辆战车立即被打得顶部装甲板开裂,炮弹爆炸的火焰和弹片通过裂缝将车长炮手等人烧伤、刺穿,其余的车内乘员也震的头昏眼花。150、105榴弹炮威力惊人,这些中弹的战车当场就动弹不了。有一辆还起火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