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农历5月如何养生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如此做10~15次后,左右手交换,以右手按于左腕,再做1遍,动作如前。这种动作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活动上肢肌肉关节。

手足争力:端坐,双手十指交叉相握,右腿屈膝,踏于两手掌中,手、脚稍稍用力相争。然后放松,换左腿,动作如前,可交替做6次。这种动作可以去心胸间风邪诸疾,宽胸理气,亦有活动四肢筋骨的作用。

闭目吞津:端坐,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股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口微闭,如此静坐片刻,待口中津液较多时,便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叩齿10~15次。这种功法,即养生功中的吞津叩齿及静坐方法,可以养心安神、固齿、健脾。

盛夏保健宜养脾

夏季消耗过大,需要加强脾的运转,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另外,夏天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因此,夏季应健脾益气,以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现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醒脾法: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拌食,具有醒脾健胃的功效,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同时,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也具有消食开胃的功效。

护脾法:可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苡仁50克,加水煮食;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糯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健脾法:可经常仰卧于床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腹部20次。

温脾法:夏天贪食生冷,容易寒积脾胃,影响消化功能。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夏季常见病的防治

热伤风

感冒一般分普通感冒和流行*冒两种,“热伤风”,即是指在夏天里得的普通感冒。通常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周身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人还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或腹泻等。究其原因,通常是内有郁热,又感受风邪,同时因夏季暑湿的季节特点,故多夹杂暑湿的情况。其内因在于夏季气温较高,大量出汗会消耗人体*;同时“暑湿困脾”,夏季大家一般胃口不佳,且懒言少动,人易疲劳,故人体“正气”不强。贪图凉爽,冷水洗头或洗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长时间开空调等,都可引起热伤风的发生。

去“火”宜食补与药补相结合(3)

需要指出的是,热伤风和我们通常所说的“上火”与中暑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体内有热,外受寒邪,会有上呼吸道症状;而“上火”只是单纯一派热象,而没有受寒症状;中暑呢,通常容易与热伤风相混淆,其实,中暑是由于天气过热导致大汗淋漓,引起心慌、眼黑、虚脱等症状,表现要比热伤风严重,而后者也通常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与之相鉴别。

不小心得了热伤风,大家都知道要喝藿香正气水,这是可以的,但为什么有人喝了不见好呢?这是因为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的辨证,到底属寒、属热,还是属湿,加用其他药物才可达到满意的疗效。而这一过程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较好。

疾病“防胜于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将热伤风拒之门外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养护心神:中医五行学说中,夏季属火,对应人体五脏中的“心”,因而养护好心神实属必要。有事可做,精神不空虚,但也不要过度紧张。这样,精神饱满,百病不侵。

注意饮食: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功能,导致人体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因此,夏季饮食上宜清淡,少油腻,多饮水;喝冷饮要适度,要以温食为主。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早晚喝粥,于养生大有裨益,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切勿贪凉:剧烈运动后不洗冷水澡,不要吃过多冷饮;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尤其晚上睡觉时不要直接吹风扇及空调风。

积极锻炼,劳逸结合:前面说过夏季因季节特点决定人一般懒言少动,日久则会导致气虚,因而还应多多锻炼,增强体质。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休息,切不可经常熬夜。

中暑

中暑是发生在夏日酷暑或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急性病。当人在高温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或活动,而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温度较高和通风不畅,亦可发生中暑。盛夏,年老、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轻者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重者突然晕倒、面色苍白、无汗或大汗淋漓,呼吸不匀、血压下降,脉微欲绝。因此本病属急症范畴,应及时给予救治。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解开衣扣和裤带;用手指掐或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以促醒;在患者头部、两腋下和大腿内侧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擦身,还可用风扇向患者吹风以散热;病人清醒后,及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最好服用仁丹、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药品;重症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中暑的发生呢?

首先,防暑降温。露天作业要避免长时间在太阳下直晒。出门时要戴太阳镜、遮阳帽。合理安排劳动工作时间,避开最热时间。还须多饮水,“暑热伤津”,通过饮水一方面补充消耗之津液,另一方面,饮水补充了汗源,通过出汗有利于散热。从事户外活动时应随身携带防暑药如十滴水、人丹等。。 最好的txt下载网

去“火”宜食补与药补相结合(4)

其次,要睡好,吃好。睡好吃好才能养足津气,补充消耗。吃的方面可选择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量少的优质蛋白食品。还有豆腐、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多吃各种瓜类,多吃苦味菜,如苦瓜等,因苦能泻热,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此外,不要饮用烈性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炎热的中午在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再者,中药调养。可以适当选用中药中益气养阴之品以防暑热。如太子参、麦冬、玉竹等。夏月里煎汤频服对身体大有裨益。

夏季腹泻

“上吐下泻”俗称“闹肚子”,是夏季常见病症,无论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西医称之为“急性胃肠炎”,而在祖国医学中则属于“泄泻”范畴。

所谓“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何以夏时多见此症?当此之时,人体阳气发散于外,易出汗,对肠胃的照顾就显得较弱,则消化功能减退;脾胃按五行属土;主运化水湿,此时气候又潮湿多雨,湿盛于外,易内侵而损伤脾胃,致使运化失常,所谓“湿盛则濡泄”。且此时天气炎热,人们多食瓜果凉物,重伤脾胃,尤其此时食物多易变质,稍有不慎则“病从口入”,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

我们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呢?其实预防本病的重点就是防止“病从口入”,只要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问题,就会减少腹泻的发病机会。

第一,切勿过度饮食生冷。夏日气温较高,人们大都喜欢饮食生冷,但如过多寒凉之品入胃,就会使寒湿凝滞脾胃,从而影响其运化功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