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降卒有二万人,甚众。而今随地及其附近城邑,并无多少存粮,若要豢养降卒,恐怕军中的粮草支持不到后方的粮秣辎重运抵,就会被消耗一空!”
一听这话,在场的人都忍不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两军相持于随城之时,联军粮草告罄,其实城内的楚军也无多少粮草。
现在有两万人的楚军降卒,如何安置,对于庆忌而言是一个难题。
杀,是不可能杀的。
春秋时代固然礼崩乐坏,是一个大争之世,但对于周天子所册封的诸侯国而言。
哪怕是在灭亡其国的时候,都没有屠城或者坑杀降卒的先例。
因为仁义道德仍旧约束着世人,打仗可以不择手段,可是对待已经放下武器归降的人,绝不能大开杀戒。
这个口子一开,庆忌与吴国会因此声名狼藉,被天下人口诛笔伐且不说。
关键是其他诸侯国也会效彷,然后战争将进一步加剧,不利于吴国接下来与晋国争夺霸权。
再者说,庆忌这一次的伐楚之战,打的不是歼灭战,而是消耗战。
庆忌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楚国国力大衰,再无力与吴国相抗衡,也成不了心头之患。
既如此,庆忌又何必赶尽杀绝?
楚国之民,未尝不可成为吴国的黎庶,成为庆忌的子民!
此时此刻,庆忌的头脑十分清醒。
“都放了吧,放其归家。”
“大王……”
伍子胥想要出言劝谏,却被庆忌摆了摆手阻止。
“寡人之意已决,无需多言。”
庆忌缓声道:“上天有好生之德。那些楚军降卒之前固然与我联军死战,然,既已归降,当既往不咎!”
“大王仁德!”
包括伍子胥在内,在场的国君、将领们,无不交口称赞。
以联军当前的粮秣,已经养不活那么多的降卒,支撑不到运粮队伍赶到。
联军即便不大开杀戒,留着那二万人的楚军降卒,也只是饿死许多人。
这也不是说庆忌妇人之仁,不敢歼灭楚人的有生力量。
而是,他不能让自己与吴国背负虐待降卒,或者屠戮降卒的骂名。
这样一来,无疑会为吴国接下来的扩张战争,进行得更为惨烈。
既然投降也会死,其他诸侯国的将士,以后哪里会敢于归降吴国?
放这些降卒回去,还能宣扬庆忌的仁德爱民之名望。
最重要的是饿不死他们。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情况下,他们勒紧裤腰带,还是能存活下来的。
至于这些降卒日后会不会继续加入楚军,跟吴国作对,这就暂时不是庆忌要考虑的事情。
……
离开随国的大殿后,庆忌就在一众宿卫的开道下,亦步亦趋的前往楚王熊轸所在偏殿。
现在,熊轸固然沦为阶下囚,但庆忌并没有亏待他。
俘虏熊轸后,庆忌特意划出一座宫苑,让熊轸暂时作为栖息之所。
熊轸就被软禁在这里,衣食无忧,不过宫苑四周都尽是披坚执锐的吴军锐士,他不能离开这座宫苑半步。
当庆忌再一次见到熊轸的时候,只见后者端坐在桌桉边上,闭目深思,宛如老僧坐定一般。
对于庆忌的到来,熊轸似乎也是毫不察觉,没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