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嗣谆垂下眼睑。
母亲说的有道理.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想了半天.道:“可.可她只是个丫鬟?”
“是啊!”十一娘笑道.“所以有的Y鬟、小斯做到管事、妈妈.有的小丫鬟到了年纪就放出去配了人.小厮到老也只能帮那些管事跑跑腿。有的Y厮、小厮每个月可以拿二两的月例还常得主子的打赏.有的丫鬟、小厮没有月例还常常被罚。这也做事的人用不用心有关系。”
徐嗣谆听着.缓缓地点了点头。
十一娘就笑揽了他的肩膀:“好了.早点歇了吧!昨天一大早,我们还要吩咐外院的管事帮陶妈妈送三牲祭品去!、
徐嗣谆脸上又露出戚容。
有些事“要慢慢的来。
十一娘看着徐嗣谆躺下.帮他盖了薄被,把灯移到了外间.吩咐了乳娘几句、这才出了房门。
太夫人还没有歇息,正和杜妈妈说着什么,见十一娘出来.老人家笑着朝她招了招手:“过来坐!、
十一娘笑着坐到了太夫人的身边,太夫人就携了她的手:“去跟谆哥说陶妈妈的事了?,杜妈妈亲自端了杯热茶奉上。
十一娘点头:“说了!”又道.“见他歇下,我才出来。
太夫人轻轻叹了口气.然后道:“今天杜妈妈去见了秦姨娘,她情况不太好。说话颠三倒四不说.连杜妈妈都不认得了。我看,你还是再派个人去趟乐安.让谕哥儿早些赶回来才是。”
秦姨娘有没有病.在座的人都知道。杜妈妈从落叶山回来,秦姨娘的病就加重了……十一娘神色微黯.应了声“是”。
晚上想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没有一点睡意、又不想吵醒身边的徐令宜.一动不动地盯着帐顶的香囊发起呆来。徐嗣谕可不是徐嗣谆.哄几句就能过去。
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两年.他在燕京和乐安两边的跑,又跟那着那个名动天下的姜先生读书,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被妇人养在侯爷里的二少爷了。偏偏府里的人与他交流又很少.对他的变化并不十分了解。把秦姨娘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对于徐令宜也好、太夫人也好,甚至是她自己,虽然把责任划清了.可感情呢?
感情是能用责任就划清的吗?
谁又来安慰、开寻这个只有十四岁的少年呢?
十一娘想到二夫人!
她还记得徐嗣谕要换小厮的时候.秦姨娘曾急巴巴地带信给远在西山的二夫人”…秦姨娘不找太夫人.不找徐令宜.单单去找了二夫人,而二夫人也不负她所托,立刻安排了小禄在徐嗣谕身边服侍。是不是在秦姨娘心里.二夫人是个比太夫人、徐令宜更让她信赖的人呢?
还有徐嗣谕,因为听了二夫人的一席话、打消心结,高高兴兴去了乐安。每次从乐安回来.都会恭恭敬敬地去给二夫人请安.和她讨论学问上的事。是不是在徐嗣谕的心中,二夫人是个比徐令宜、秦姨娘更值得信任的人呢?
当秦姨娘的所作所为一览无遗地摊在徐嗣谕的面前时,以二夫人和秦氏母子的关系.能不能请她出面来安抚徐嗣谕呢?
思忖间.有双健壮的手轻轻地搂了她。
“什么呢?”徐令宜醇厚的声音低沉地在她耳边响起来,有一种安定的温暖.“睡不着?,“嗯1、
十一娘朝着徐令宜的怀里靠了靠、“想着这些日子发生的事。..
徐令宜沉默了片刻,道:“我也知道……你现在正标着身孕……有些事.应该让娘帮你管管的……可这些事你迟早要接手的……”语气间有少有的迟疑。
“侯爷不用担心我。.的确.这是她的责任之一.十一娘低声道“我只是有些担心谕哥儿。
怕到时候知道秦姨娘……”
徐令宜微微低头,亲了亲十一娘的额头。
“哥不像谆哥。”他低低地道,“他聪明伶俐,心细缜密.
又性情坚毅。这件事,他有没有涉足还是两说。
十一娘愕然。
徐令宜已道:“就算他这两年跟着姜先生明了事理。你不对他明说.他肯定会猜来猜去.反而容易引起一些风波来。说不定,若干年后还会无心间把巫蛊之事给挑出来.反而坏事。明说了,他纵然伤心难过.可以他的性格.很快就能走出来。对他以后反而更好。”
这还是徐令宜第一次在她面前这样坦诚地评价徐嗣谕。
如果除去庶嫡之别,在徐令宜的心里.恐怕觉得徐嗣谕比徐嗣谆更适合成为永平侯爷的继承人吧?
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他的感触就特别的深呢?
十一娘握了徐令宜侧放在自己腰间的大手:“我觉得,谕哥儿不是那种人!”
徐令宜知道她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