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通常是用来跟进攻作为对立的范畴。
可是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称防御是比进攻更强的作战形式。
齐天林现在几乎没有任何重武器,他的手下也没有驾驶装甲车辆的能力,数来数去,整个横田基地里面估计就他和安妮合作能驾驶一辆什么装甲车,还得看型号和摸索一阵。
所以目前他所具备的防御能力,就应该是建立在密集城市建筑,充足弹药和补给口粮,以及两千多名部下对他绝对的信任之上。
这是一场标准的师团战役级进攻对战术级防御的城市作战。
注定会被载入现代战争作战史……
随着近在咫尺的剧烈爆炸声和地面震动传来,第六师团的军人们并不慌张,只是急切的希望明白发生了什么,两架OH6观测侦察直升机迅速升空,动作敏捷得就好像空中的蜻蜓一样,其中一架快速闪过明治神宫一公里外八十层摩天大楼观测哨廓尔喀的身边,就好像近在咫尺一般!
被冲击波完全击毁的窗户黑洞洞的窗帘下,盖着一名用加长观测镜偷窥明治神宫废墟的廓尔喀,正因为长期以来狙击和观测的良好习惯,他们从来不会大剌剌的趴在屋顶,而是在顶楼之下的某个房间窗户里,这让直升机副驾和后排端着大口径瞄镜的精确射手大楼上逡视一番,满意的离去……
他的身后一名抱着防空导弹和反器材步枪的同伴一动不动地靠在墙壁上,耳机里传来马嘉反复的训斥:“这个时段所有狙击防空小队,不得有任何进攻意图,一切放给地面小队,让敌人以为我们所有力量都在地面……重复一遍……”
齐天林的耳机里面也能听见这类似广播的高频讯号,但更多小队因为分布太广,还是利用了卫星电话的集群功能在联通,这种单价最为高昂的通讯设备,应该也是日军都无法装备的,在城市作战里面倒是能基本避免因为高楼大厦过多,产生的无线电讯号屏蔽。
只是齐天林从数十公里外的横田机场飞赴市中心的过程中,就明显能看见下面街道上自己员工的稀疏,极为稀疏,稀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但就是这样,有看见老板驾驶的直升机飞过,还是有小黑欢天喜地的挥手致意,当然这个有员工的范围前后有接近一千米的纵深。
这叫做防御区域的纵深关系,最前沿观察第六师团的部分只能称为警戒区,他们在绝大部分的时候,包括甚至第六师团之前经过的另一半东京市区,都躲着无数个两三人的狙击观测小组,他们不会轻易参与动手,重点就是交给齐天林掠过的这一片一千米深,十千米宽的纵深防御带,人数并不密集,但驾驶各种民用车辆的机动性却在地面能保持很强的态势,而这些日本本土特有的迷你民用车辆静悄悄的停在路边,倒是让升空的侦察直升机一时之间难辨雌雄,只是飞快的横游一段,把带状爆破堵塞区域汇报给了后方!
一辆74式坦克尝试性的加足马力朝着其中一条比较宽阔的大道前进,大半小时后在超过自己攀爬角度的废墟瓦砾和周围密集的房屋之间放弃努力的希望,徐徐后退,也并未等来什么可能的打击。
侦察直升机的功能得到了有效利用,根据地面坦克对路障的描述,直升机飞快的反复掠过街道,检查了各种路障的规模,得出的结论就是以明治神宫为核心的九、十、十一点方向连绵十余公里的路段,都无法正常通行!
没有受到影响的路段都是朝着七八点方位,也就是朝着沿海岸线往西南离开东京市的路线。
摆明了就是不允许接近西北方的横田美军基地方向。
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一连串的爆炸就能搞定十多公里的防御线?
在任何一个中国的大中型城市估计都不行,但是在日本,在东京,就恰恰可以。
东京市区内的主干道两侧,尽是宽约一两米的单车道,就连迷你小车进出都要十分小心,更何况身宽体阔的装甲车辆,而能容纳双车道的公路干道,基本都是五百米到一公里距离上才有一个路口!
听起来很长,其实十多公里的路段也就不超过三十个爆炸点!
中间那些小路都放手不管,步兵下车通过没问题,越野车都别想顺利经过到处都有电线杆或者房屋的狭窄通道。
与此同时,远在北面的高架桥高速路上的侦察车队反馈,那条最终会经过横田机场附近的高速路已经在他们前方被炸断一处桥墩……
一切都表明是横田机场的雇佣军,或者外国军事人员在阻挠第六师团的前进。
是坚持之前的目标,心无旁骛的前往西南方的九州岛,还是仗着心高气傲,士气旺盛的现在直接推平横田机场?
这是个心理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