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辛亥之钢铁基地txt > 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里芬计划(第1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里芬计划(第1页)

ps;不一样的一战,大家想看到德意志帝国什么样的命运呢?说实话,小白君算是半个德粉。

阿尔贝国王的信件改变不了比利时的命运,威廉二世的回信也将充满敷衍的语句,因为此时的德国6军即将进入比利时,因为德国6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主持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即将展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19o6年德国6军总参谋部生的一件大事。在6军总参谋部具有崇高威望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总参谋长,因为培养接班人的需求和自身年龄的增大,向德皇威廉二世提议由小毛奇中将接任总参谋长的职务。

这个提议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在19世纪到二战结束前,世界6军之强,莫过于德国,而作为德国6军的最高指挥机构的德国参谋本部,特别是一战前的德国参谋本部,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在参谋本部历届总参谋长中,成就最高的莫过于俾斯麦时期的毛奇。

这位率领德国6军先后打赢了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总参谋长,在德国6军中被尊为神明一般,而毛奇,正是小毛奇的叔父。

小毛奇就是在这种崇高的声望下长大并进入德国6军,他先是参加普法战争,服役于掷弹兵第七旅,后入读战争学院,在188o年加入参谋本部,此后平步青云。毛奇去世后小毛奇成为威廉二世的副手,加入了皇帝的权力核心,19o2年晋升中将。

小毛奇身材健壮高大、长着一副宽大肩膀,待人和蔼、举止端庄,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极受皇帝的宠爱。威廉二世认为,在宫廷中一个人的外部仪表即所谓的“堂堂的军人形象”也起着重要作用,他深信,总参谋部由第二个“毛奇”领导,会在世界上产生极好的印象。

毛奇遗留的巨大声望,让所有人出于一种神秘感而对小毛奇尊重,他们下意识的相信小毛奇会像他的叔父一样带领德意志走向胜利。

皇帝喜爱、施里芬极力推荐、6军内部信任,可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小毛奇担任总参谋长。但恰恰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小毛奇本人并不愿意接替施里芬,他甚至不愿意继续在参谋本部任职,更愿意担任某一集团军的负责人。

“我亲爱的尤里乌斯(即尤里乌斯-凯撒,威廉二世习惯这样称呼小毛奇),为什么固执的拒绝之一巨大的荣誉呢?”威廉二世当时这样问道。

“陛下,我和我的叔父毕竟是不同的,6军中没有人能够达到他那样的程度,我也不能。总参谋长这个职务不但意味着荣誉,对我更意味着挑战和千斤重担,与施里芬伯爵想必,我自认达不到他那样的程度,更别说我的叔父了。另外我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恐怕无法承担参谋本部沉重繁杂的工作。”

小毛奇的决绝让所有人惊讶,威廉二世立刻召集施里芬等参谋本部的高级将领商讨,当时小毛奇也参与其中。众人的奉劝与皇帝一样没有取得效果,小毛奇的拒绝最终让不耐烦的威廉二世恼羞成怒,君臣之间坚冰般的友谊也出现了巨大的裂缝。

无奈之下,威廉二世只能让施里芬继续担任总参谋长,而小毛奇也如愿以偿,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

除了想威廉二世阐明的那些原因外,小毛奇拒绝总参谋长的职务是多方面造成的。在原时空小毛奇接任总参谋长就有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施里芬伯爵年老多病,在没有替代者的情况下小毛奇只能顾虑重重的接受这个职务。

就像施里芬说的那样,统帅不是任命的,而是天生的。小毛奇觉得自己生来就不是统帅的料,他在伟大先人的丰富遗产面前自惭形秽,这造成了他复杂和敏感的性格,在施里芬打造的群绝伦、效率高的参谋本部面前,他也有巨大的不自信感。

从19o5年开始,柏林就出现了一名精通东西方医学的医生,这名医生用神秘的医术拯救了无数病人,在柏林、甚至整个德国都引起了轰动,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接见这位医生,并聘请他为皇室医学专家。

这个医生对德国6军很有好感,典型的日耳曼民族外形也让他受到了将军们的信任,施里芬伯爵就多次找到他请求医治自己的病症,令人欣喜的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还是一副脸色苍白、身形消瘦、文弱书生的样子,但施里芬自己都觉得身体逐渐好转,力量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施里芬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好转竟然与万里之外的华国总统有关系,这是改变德国命运举措的其中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强医学知识的高级基因人的任务就是消除施里芬伯爵身上的病症,延续这位总参谋长的性命——至少要延续五年时间——这并不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事实证明高级基因人完成的非常出色,成功的改变了历史进程。

施里芬健康的身体和完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小毛奇拒绝的重要原因,施里芬是为能干的战略家,长期的战争生涯、十五年的总参谋长经历、高的战略眼光和智慧,让他在参谋本部的声望不亚于当年的毛奇。也是一战时期“施里芬计划”的主持制定者,吕梁认为,施里芬计划的执行是否彻底是德国能否打赢战争的关键之一,所以竭尽所能的促使施里芬活下去,促使小毛奇不要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上。

吕梁成功了,德国参谋本部继续在施里芬的率领下,按照原先的计划稳步前进,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划也随之得到了些许修改。

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就是“时间差”,施里芬在担任老毛奇和瓦德西的助手时,就对法国和俄罗斯两大强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失去了生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但其6军雄风不减,仍旧在欧洲大6上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6上的最大敌人。

反观俄罗斯,虽有数量庞大的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处于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步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重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当华军坦克震惊世界、德国6军进行现代化军事变革,装备更多的坦克、装甲车,并成立了两个装甲军时,俄罗斯的6军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装甲部队——和大部分国家一样将坦克分配到基层部队中,充当火力点和反击力量使用。

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度大打折扣,远东华国的威胁也迫使俄罗斯将大量精锐部署在远东,降低了欧洲地区的部队数量。同时,落后的道路也大大不利于德军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征伐,宽广的东西长度提供的战略纵深与漫长的补给线、恶劣的冬季环境、数量巨大的灰色牲口都将使俄国战场成为持久战。

在仔细研究双方力量对比后,施里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施里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周到8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本土密集铁路网和高明的指挥,德国完全有能力迅完成军事集结调动并打败法国。

施里芬任期内针对这个计划主导进行了无数次演习、沙盘演练和讨论,对计划备忘录进行了反复的修改。

施里芬计划的主要目标自然是法国,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在两国边境地区锈住了坚固的防御壁垒。为了抵御德国进攻,法国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开始,经贝尔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一线构筑工事,仅仅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留有豁口以通法德边境,并在豁口两翼部署了密集的交叉火力,因此施里芬计划的重心就是如何绕过法国坚固而漫长的防御体系直插内地。

荷兰低地和比利时平原就是施里芬选择的最佳通道,法比边境兵力稀少,比利时王国兵力薄弱,只有列日要塞和纳幕尔要塞麻烦一些。(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