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只过去了三分之一,气象台的电话应该不难打,可事实上却等了相当长的时间。看来,想赶紧写下七月份天气日记的小学生还不少呢。
电话终于接通了,接待他的气象台工作人员十分热心,不仅告诉了他具体的数据,还作了通俗易懂的说明。
一九九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十点到凌晨零点,因为经过上空的低气压存在空隙,东京二十三个区都处在降雪渐止的状态。凌晨一点钟过后又下起了大雪。
风速每秒二点二米,最高不过每秒四米。风向西北偏北。健一说起自己听到过风的呼啸声,对方马上告诉他,那是风吹在建筑物上引起的回声。
“在城市里,一下雪,路上的车辆就会减少,便很容易听见一些平时听不到的声音。呼啸的风声,有时是风吹在窗框上或吹进空调换气孔时发出的响声。风向合适的话,换气扇的风管会起到风洞的作用,身处室内的人就会听到出乎意料的声响。”
神原和彦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声音。
“这么说来,那天可以说成是一个‘静悄悄的雪夜’吗?”
“从通常的感觉上来说,是这样的。至少不能说风很大。而‘大雪纷飞’这样的表达方式,只能用在凌晨一点钟过后。你在写怎样的报告呢?”对方问道。
“我想通过清晰准确的表达,让别人能具体生动地回忆起那个雪夜。”
因为我必须向陪审员说明情况。当然,健一没有这样说。
认真记好笔记,健一跑上了通往图书室的楼梯。半路上,他遇到了井上康夫。对方正从楼梯上跑下来。
“哎?不是要开碰头会吗?”
“嗯,还有十分钟。”井上康夫一迪用手指推了推银边眼镜,一边打量着健一,“你的衬衫皱巴巴的。”
“汗味儿很重吧?”健一闻了闻自己的衣袖。
“马不停蹄地跑了不少地方吧?”
“看得出来吗?”
“躺在图书室窗户边的那个,是神原和彦吧?几乎跟死人没什么两样啊。”
“大概在冷却自己的脑袋。”
井上法官的眼镜闪出一道光:“是该好好冷却一下。检察官等会儿要带颗炸弹来。”
健一怔住了:“法官,你听到什么了?”
“嗯,还有十分……”他看了一下手表,又改口道,“还有八分钟就明白了。”
健一走进图书室,见神原和彦虽然懒洋洋地倚在靠窗的椅子上,眼睛却是睁开的。
图书室里看不到其他学生的身影,连图书委员也不在。或许是检方向北尾老师提议后,临时调走了。
“法官把你当死人了。”
“知道。”说着,神原和彦也将鼻子凑到自己的衬衫袖子上闻了闻皱起了眉头,“臭。”
“在外面的时候注意不到。从明天起要在腰上挂条手巾,就跟《事件》里的菊地律师那样。”见自己的话没有引起共鸣,健一又补充道:“那是一部老电视剧,在NHK播过。”
神原迷迷糊糊地眨了眨眼睛:“好像看过书。”
“嗯,是大冈升平写的。也有电影,我们家有录像带,我老爸喜欢看。”
在他们闲聊的时候,图书室的门开了。井上法官打头,检方的三人跟在他身后走了进来。
“临时把你们叫到这里来,实在不好意思。”藤野凉子微微低头鞠了一躬。
大家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检方和辩方分坐在两侧,井上法官位居中央。
“如果只是传达一下内容,打个电话也可以……”
“可我们觉得不面对面说一下,还是不太好……”佐佐木吾郎接过话头。
萩尾一美依然我行我素,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坐在佐佐木吾郎身边。可她刚坐下就立刻皱起眉头,用手捏住了鼻子,以此表达自己的责难:你们两人,味儿真难闻!可健一只当没看见。
图书室里没有空调,即使打开所有的窗户,室内也依然很闷热。然而,藤野凉子的太阳穴边淌下的一缕汗水,似乎并非因为闷热。
藤野很紧张,在发抖呢。健一端正了自己的姿态。
“为了找出举报人,我们确定了一名必不可少的证人。”语言流畅自然,落落大方,可不知为何,凉子没有看辩护方的人,“那名证人说会全力协助我们。她正在写陈述材料,完成后会提交给法官。
“大概什么时候完成?”法官追问。
“两三天之内吧。”
“挺费时间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