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实践读后感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但是,在谦虚精神日渐淡化的同时,社会上的很多人把个人才能私有化。特别是,居于他人之上,更应该成为他人模范的领导者们这种倾向更突出。在有传统、有业绩的大型企业中,组织规范和伦理的要求好像完全松懈了一样,丑闻事件曾出不穷。另外,那些代表国民处理国家公共事务,被老百姓用血汗钱供养起来的官僚们却利用自己的特权干损公肥私的事。

大企业的头头、干部、官僚们有超过常人的能力。但是,为什么他们不断发生丑闻事件和渎职事件呢?这只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才能作为私有物了,此外没有其它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具备的才能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把它视作私有之物,不是为公共利益发挥作用,而是为私利私欲极尽能事。

领导的“德”要高于“才”

前面已经多次讲过,我思考得“人生方程式”是由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三个因素相乘尔得。

发生丑闻事件的精英全都具有超常的能力。他们有热情、有使命感,但是,因为在重要的“思维方式”上存在问题,所以,拥有的超常能力和热情每能朝正确方向发展。因此,不仅会犯错误,贻害社会,甚至自己给自己的脖子套上绞索。

这里说的思维方式,是指生活态度,也就是哲学、思想、伦理观等,也指涵盖了所有这些因素的“人格”。谦虚地美德也可以算作其中之一。人格如果歪曲、邪恶,即使有再大的能力和再高的热情,或者说越有能力和热情,带来的结果“负值”就越大。

而且,就现在的日本社会而言,我认为与领导个人的资质相比,领导的挑选方法本身存在着问题。因为很多组织的领导不是以人格而是以才华和能力为标准选拔出来的。也可以这样说,与人格相比,现在的人才配置更重视能力、更重视只能用考试结果表示的学业。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能够就任政府部门的要职或进入精英序列等。

这一切也许是战后日本经济以增长之上主义为主的社会背景使然吧。与其重视人格这种模糊的因素,还不如重视才华这种容易直接带来成果的要素来选拔我们自己的领导,这种用人标准一时间成为主导趋势。

在选举中,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把选票投给能给地方带来利益的“拍胸脯政治家”,换言之就是人们希望把那些有才而缺德的人作为自己的领头人。这种倾向或社会风潮我们很难改变。

日本人曾经也具有“大出着想”的思维方式。我们敬爱的西乡隆盛先生曾经说过:“给的高者以高位,给功多者以褒奖。”这个意思是,功绩卓著者给予金钱奖励,而人格高尚者则让他位居高位。这虽然是一百多年前的老话,但一点也不陈旧,依然是今天非常通用普遍的思维方式。

在道德崩溃、伦理丧失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话的意义。居人之上者人格比才华更重要。越是具备超群才华的人越不应该沉湎于才华。也就是说,需要某种东西,来控制超常的才能不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道德,是人格。谈起“德”,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复古,但是,人格的陶冶应该没有新旧。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其著述《呻吟语》中明确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即: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这三个资质,换言之就是“人格、勇气、能力”。吕新吾希望居人之上者兼备以上三个资质。这三个资质如果按顺序排列,就是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自省与人格磨砺

战后的日本大多启用第三等聪明才辩型的人物作为领导。能力强、擅长雄辩、知识丰富的实用型人物得到重视,而人格威望的第一等人物虽不至受到轻视,但也靠边站了。

这样,无领导之德的人物——除才能之外缺乏内在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缺乏人格厚度与深度这样的人物——被安排在领导职位上,从而导致近年来政界丑闻频繁发生,甚至更广一点说,现在社会上的道德颓废,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发生丑闻事件组织的领导经常召开记者招待会,但在答记者问时,很难令人感受到他们人格方面的厚重。这是发表一通“做得不好”,“争取不再发生”等敷衍塞责的托辞。因为只是通读他人准备好的文稿,听起来我感觉全是教条主义,作为负责人的真挚和诚实一点也没有传达出来。

即使他们感到惊慌失措、蒙蔽事实、逃避责任,但是,很少见到他们认真对待整个事件,承担自我责任,该说明的做出说明,该改正的进行改正。这不得不让人感到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哲学,甚至缺乏对事物的善恶、正邪严加区别的标准。

如果这就是号称社会领袖的人的作为,那么现在的孩子们不尊敬、不信任大人,就不难理解了。

居于人上的领导们需要的不是才能和雄辩,而是以明确的哲学为基础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内省之心、克己之心、尊崇正义的勇气,或者不断磨砺自己的慈悲之心~~~~~~一言蔽之,就是他必须是抱持“正确的生活方式”的人。

这就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远离“虚伪”、“自私”、“放纵”、和“奢侈”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说,不能虚伪、不能有私心、不能我行我素不能有奢侈之心。课以自己高洁的生活方式,这是人上人的义务,亦即崇高的义务。

说道努力树立正确的做人准则,也许有人会笑——好像小学道德课中讲的一样。但是,不正是因为我们大人没有遵守小学所受的教育才导致现在社会价值观动摇,人心荒废吗?

现在,有多少家长能对孩子堂堂正正的进行道德教育呢?又有多少人富有远见、人格厚重,能对他人明确示范、伦理说教呢?想到这些,我不由得感到非常羞愧。

其实,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一点也不难。就是孩提时代父母教导我们的、最基本的道德—不撒谎、正直、不骗人、不贪婪——这些朴素的行为规范,现在更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并严格遵守。

磨砺心智所需要的“六个精进”

当然,需要靡砺、提高心智的不仅仅是领导。任何人都需要将心智朝好的方向提高,不仅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还要做一个有人格的人;不仅要作一个聪明的人,还要作一个正确的人。可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本来的意义。所谓人生,就是提高我们人性的过程。

那么,所谓提高心智,到底是指什么呢?我认为那绝对不是指到达省悟的境界或者至高至善的境界那样困难得事,而是指当自己死亡时,心灵会比出生时变得哪怕更美一点。也就是指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灵魂稍有进步,心智略有磨练的状态。换言之是指抑制自私、冲动的自我,心态更加平和与包容,利他之心开始萌生。让与生俱来的我们的身心变得更加美好一些,就是我们人类活着的目的。

的确,在漫漫的宇宙历史长河中,人生也许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我以为,就是在这一瞬间,将生命即将终结的价值高于生命开始时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再进一步说,在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过程中,就有人的尊严,生得本质。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一人都会体尝各种艰辛、烦恼、挣扎、也会体验到生存的喜悦、欢乐和幸福。

把这些体验、过程作为磨砂砥砺自我心灵,使谢幕时的灵魂比人生开幕时的灵魂更高尚一点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我们的人生有了足够的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砥砺心智、提升灵魂呢?其中有很多办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