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2的那、巴里失,花剌子模货币单位,七十五的那相当于一个巴里失。
&esp;&esp;3蒙古人尚白,在纯白色毡帐接待商人是对他们友好和尊重的表示。
&esp;&esp;4参见《史集》宗承安三年,长生真人刘处玄又被召见,也向后者讲说了“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的道理。金、元之际,邱处机在河南、河北则享有盛名。
&esp;&esp;邱处机,字通密,山东登州栖霞人。幼丧父母,十九岁入山学道,次年以全真祖师王喆为师。大定九年(1169),随王喆入关。先后隐居修行于磻溪(今陕西宝鸡芳南)、陇州(今陕西陇县)龙门山。交结士人,声名渐著。二十八年(1188),应世宗召至中都(今北京),颇受优遇,后复还祖庵。明昌二年(1191)后,隐居栖霞。宋、金分别遣使来召,均不赴。
&esp;&esp;元太祖十四年,(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五月,成吉思汗在西征前,遣侍臣刘仲禄佩带文为“如朕亲行,便宜行事”的虎头金牌,传旨敦请1。仲禄五月自乃蛮国斡耳朵(兀里朵)2出发,六月到威宁(今内蒙古兴和北),七月至德兴(今河北涿鹿县),八月抵燕(今北京)。经中山(今河北定县)、真定(今河北正定)到益都(今山东青州市),十二月,到东莱(今山东掖县),见邱处机,决定宗妃嫔和歧国公主的母亲袁氏来迎。镇海来见,邱处机见此地“秋稼已成”,欲于此过冬。刘仲禄请镇海决定,镇海称:“近有敕,诸处官员如遇真人经过,无得稽其程,盖欲速见也。父师若寓于此,则罪在镇海矣。愿亲从行,凡师之所用,敢不备。”邱处机答以:“因缘若此,当卜日行。”于是采纳镇海的意见,以“大山高峻,广泽沮陷”,乃“减车从,轻骑以进”,留宋道安等九人,选地筑观。于是当地之人不召而至。“壮者效其力,匠者效其技,富者施其财”,不到一个月,观成,“榜日栖霞观”。
&esp;&esp;八月初八日,以弟子赵九古等十人、车二乘、蒙古驿骑二十余随,镇海、刘仲禄又以百骑同行。
&esp;&esp;镇海及其从人李家奴皆称前面大山有山精,李家奴曾被山精剪去脑后发,乃蛮国王曾被山精所惑,“食以佳馔”。
&esp;&esp;秋,抵金山(今阿尔泰山)。少驻后复南行。“其山高大,深谷长坂,车不可行”。于是上山时用绳拴住车轮,令士兵将车拉上山顶;下山时,再一点点放下去。过山后,临河宿营,休养铺牛驿马,并有三绝句记金山秋色7。
&esp;&esp;渡河后将过白骨甸。白骨甸为古战场,地皆黑砂石,约行二百余里方有水草;现前行又有大沙漠百余里,至回纥城(今新疆吉木萨尔破城子)才有水草。“遇天晴昼行,人马往往困毙”。镇海与邱处机商量,过白骨甸为两天行程。傍晚起程,一夜可走一半,上午可到有水草处;河,今锡尔河)。十八日至邪米思干(撒马尔罕),耶律阿海和蒙古、回鹘将帅载酒迎。刘仲禄以前途桥梁被毁。土人叛乱,建议明春朝。
&esp;&esp;见遂于此驻冬。邪米思干为河中重镇,花剌子模统治时期,有城民十余万户。现存者仅有四分之一,城中有田园蔬果,皆引水灌溉。居民中有回鹘、契丹、西夏和汉人,田园多赖汉人、契丹和西夏人耕种,汉人工匠杂处城中,长官则由诸色(各民族、部族)人担任。食品有米面盐油、蔬菜、葡萄酒,异物有大象、孔雀。邱处机一行于此观览风景,谈玄论道,与耶律楚材等中原士人唱和。刘仲禄、镇海遣曷剌领兵前往探路。
&esp;&esp;年底,侦骑回,桥梁、道路均已修好,反叛也已平息。二太子察合台请邱处机先至自己营中,邱处机以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为理由推辞。
&esp;&esp;十七年(1222)三月,宣差阿里鲜回。传达了成吉思汗对邱处机的慰劳和对诸奉使的褒奖,同时命万户播鲁只(博尔术)以甲士千人护送邱处机过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卜兹南九十公里拜松山中的布兹加勒山口)前往行在。
&esp;&esp;邱处机留弟子尹志平等三人于撒马尔罕。于三月十五日率余人与宣差出发。四日,过碣石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卜兹)。博尔术以回鹘军一千人护送,过山时依然由军士挽车,两天通过铁门关,然后顺着一条小河南行。
&esp;&esp;六征西夏西夏,蒙古人称之为“唐兀惕”、“河西”,又讹为“合申”。它北与蒙古克烈、乃蛮部接界,东、南与金朝为邻。铁木真灭掉克烈、乃蛮二部后,西夏便成了蒙古的南邻。西夏桓宗李纯祐占天庆十二年(1205),蒙古军首次进攻西夏,攻占并摧毁了边境堡寨力吉里寨,进至经落思城,掠夺了周围地区,俘虏了大量人口、牧畜和战利品1。这是一次掠夺性和试探性的军事行动。
&esp;&esp;夏襄宗李安全应天元年(1206),铁木真为蒙古各部首领推举为大汗,确立了南下攻掠金朝的战略目标。西夏恰居蒙古之南,金朝之西,世为金朝附庸,又与克烈、乃蛮等部素有往来,它的战略地位和军事动向对成吉思汗的事业至关重要,为了集中军力攻打金朝,防止西夏对蒙古地区的骚扰,保障后方安全,成吉思汗需要将西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了防范西夏与金朝联合,消除来自蒙古军侧翼的威胁,他也必需隔断金、夏联系,把西夏争取到蒙古一方。有鉴于此,成吉思汗决定再征西夏。
&esp;&esp;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年,夏襄宗应天二年(1207),蒙古以西夏不肯称臣纳贡为由,二次出兵西夏。他们攻破西夏边防重镇斡罗孩城(又作兀剌海城,今内蒙舌乌拉特中、后旗境内狼山中一处关口)。见西夏兵势尚盛,驻兵数月后,于次年春退回2。
&esp;&esp;元太祖四年,夏襄宗应天四年(1209),为迫使西夏臣服,成吉思汗又率大军,三征西夏。他们出兵黑水城,自斡罗孩西关口进入夏境。夏襄宗遣世子承祯为主将,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率兵五万前往抵御。夏军大败,高逸被俘,不屈而死。四月,攻克斡罗孩城,西夏太傅西壁讹答领兵巷战,兵败被俘,蒙古军乘胜南下。七月,抵达中兴府外围要冲克夷门(贺兰山中一处关口)。克夷门山势险峻,夏军统帅嵬名令公率五万人拒守,蒙古军初战失利。两军相持两月之久,夏军守备渐弛。蒙古军设伏以待,以游兵诱夏军入伏,擒获嵬名令公,攻下克夷门,进围中兴府(西夏都城兴庆府,1205年改名中兴,今宁夏银川市)。城中军民固守,蒙古军攻之不下。适逢天降大雨,河水暴涨,蒙古军引水灌城,淹毙居民无数。夏襄宗遣使求援于金,为金所拒,都城危在旦夕。不久河决外堤,反淹蒙古军营。成吉思汗一面派遣西壁讹答入城招谕使降,一面自行撤围3。夏襄宗被迫纳女请和,称臣纳贡,订立了城下之盟,蒙古军放还嵬名令公。至此,成吉思汗初步达到了拆散金夏联盟,巩固侧翼的目的,并使西夏成为蒙古用兵金朝的同盟。此后,蒙古不时向西夏征兵,令其配合攻战并常取道西夏,出击金朝。
&esp;&esp;为报复金朝,西夏也甘愿效力蒙古,袭击金朝边境州县。致使金、夏关系进一步恶化,西夏国势日衰,财用渐匮。耕织无时,田野荒废。元太祖十一年,夏神宗光定六年(1216),蒙古军取道西夏,进军关陕。西夏出兵配合,攻克潼关。而后随从蒙古军侵掠金朝,岁无宁日,军民困弊,穷于应付。又屡为金人所败,夏军损失惨重。朝野对蒙古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蒙夏关系渐致疏离。
&esp;&esp;成吉思汗西征前,又遣使命西夏军从征,为金所拒,于是又导致蒙古军的第四次征伐。元太祖十三年,西夏神宗光定七年(1217)冬,蒙古军渡河攻夏。西夏毫无戒备,列城不能御。蒙古军长驱直入,围困兴中府。夏神宗出奔,并遣使请降。因西征在即,蒙古军不能久留,遂撤围回师。
&esp;&esp;西征期间,成吉思汗将经略中原的重任委派给左手万户、太师、国王木华黎。木华黎与金军作战时,仍不断征调西夏军队参战。元太祖十八年,夏献宗李德旺乾定元年(1223),木华黎兵围凤翔(今属陕西),西夏遣兵十万助战。官兵厌战。城不克而擅自撤回。木华黎遣使问罪,夏神宗传位与次子德旺,自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