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
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
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
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
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
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nbsp;
我们知道,王夫人已经深深地自责了,而且非常难过,况且金釧是自杀。对于活着的人而言,王夫人
应该是非常痛苦的,这个时候不应再向她痛苦的伤口撒盐,她已经深深地忏悔、自责,应该设法安慰她。虽然责任
很大,但是为了安慰她,宝钗故意将事情轻描淡写。虽然说金钏儿的生命已经回天无力了,但是金钏儿的事还应该
尽可能地进行弥补。在佛家看来,自杀属于杀生,是很恶的行为,再有困难、挫折都应该挺一挺,也应该为活着的
人想一想。活着的人应该继续振作起来。但是对自杀者还应该抱以慈悲、同情。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
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
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
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
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
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
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nbsp;
可见,宝钗除了泰然看待生命的同时,也慈悲同情于他人,表现出毫不忌讳的气度。为了安慰活着的
人不要过分内疚而故意将金釧的死因淡化。过分内疚而陷于其中难以自拔,在佛家称为刺心,是六十种需要对治的
执著之一,对治的方法是反思过去,进而做好当前的事情,作为弥补。
关于“尤其在宝钗冒名顶替黛玉与宝玉成婚的事上,我们看到的是杀死黛玉的帮凶,而不是美德。她
若真有德,最起吗可以要求以真名真身份成婚。”我们看看黛玉与宝玉未能成婚的原因。《红楼梦》认为这是前世
因缘而定。&;nbsp;
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草,实际上与贾宝玉的前身——顽石,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前世的盟约”!
真正与“绛珠”结缘的,是“赤瑕宫神瑛侍者”。“绛珠”本与“神瑛”结缘,然而,自从那个“顽石”被一僧一
道携入太虚幻境以后,它便在二位仙师的帮助下,窃取了“神瑛”的形貌和一部分灵性。并冒名顶替,取代了“神
瑛”的位置。“顽石”投胎入世,是为“贾(假)宝玉”。“神瑛”亦降落红尘,是为“甄(真)宝玉”。这就叫
做“假作真时真亦假”。所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所谓“木石姻缘”,一开始就是一种阴差阳错的讹缘!反过来,
癞僧、跛道,还有警幻仙姑,作为这场讹缘的制造者,他们亦有责任、有义务,把顽石(即贾宝玉),从这场错位
的误配中,解脱出来,所以,他们才又设计了一种“金玉良姻”,特意为宝玉找到了宝钗这么一个真配!所以,说
到底,小说中的“木石姻缘”最终为“金玉姻缘”让路,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前世盟约”敌不过“现实人生”,而
恰恰相反,是“木石前盟”这一现实的、“入世”的欲求,终究敌不过“金玉良缘”这一超越现实的“出世”的彻
悟!是阴差阳错、误配误撞的前世讹缘,敌不过癞僧、跛道专门为贾宝玉安排的真缘真配!(程一身《钗黛为什么
生而有病?》)
所以,宝玉在“悟道”以前,看重的是世俗的“爱情”,即所谓“木石前盟”;“悟道”以后,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