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的人才观为话题的作文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人们经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如果我们能虚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就算看广告、看足球,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事实上,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与我们强烈的求知欲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周恩来说“不虚心,就危险了”,不虚心,热闹的足球赛看了几十年都看不懂。虚心的大门一敞开,不懂就问,看一场球赛就懂足球了。

多留意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父母是不是经常唠叨这三句话:“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出门要小心”。如果你不以为然,感觉父母是老糊涂,一天到晚就会唠叨这三句话,你是不虚心的。事实上,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毛泽东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实事求是”,*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领导人讲的是真理,父母把他们一辈子的领悟教给你,可惜你听不进去,认为父母是糊涂的,你不知道这是他们几十年生活积累的结晶。对父母虚心,真切地理解他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自然会有好处,至少对父母的理解加深了。

再问一个问题,你感觉邻居家的小孩,有没有需要自己学习的地方?除了感觉他幼稚之外,有没有发现他的大脑很聪明,有些事情自己还赶不上他?如果你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一切都得听大人的,都得向大人学习,你是不虚心的;如果你感觉这个孩子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自己学习,那么,你是虚心的。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他从小孩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邻居家的小孩在旁边画画,如果你感觉小孩画的还不错,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你是虚心的;如果感觉自己不会画画,应该向他学习,你是更虚心的;在他画画的时候,他先画哪一笔,后画哪一笔,整个过程都记在心中,甚至你的手也一上一下地模仿,以便跟上他的节奏,也想画得跟他一样好,这样做了,你是非常虚心的,有强烈的求知欲。相反,很多成年人对小孩画的画不屑一顾,看不到他的优点所在,这是不虚心的表现。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认识阶段,那么永远也不能取得进步。永远也没有小朋友画的好,反而说:“我就是学不会画画。”不是学不会,是根本没有虚心学的态度,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虚心地学习,融会贯通,付诸行动,才能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还想再问一个问题,这些天你脑子里经常浮现的是什么事情?是对某某人的仇恨,还是琢磨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如果想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告诉你,成功人士都是这样的;如果总是想着仇恨,告诉你,天天向别人诉苦的人都是这样的。整天看到身边的人不好,思索的是怎么来对付他,头脑里装得满满的是复仇计划,根本装不进其他东西,不仅学习没有了兴趣和欲望,甚至对生活也失去了希望。这是不可取的。为什么看别人身上总是缺点?有没有想过通过学习你仇人的优点,来提升自己,超过他,使他望尘莫及?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仇人多数都是因为误解造成的。有的人活到一百岁,心中也没有仇人,有的人小小年纪,看一圈人都不顺眼,心中装满了对周围人的仇恨。为什么他眼中的恶人就那么多呢?难道上帝把恶人都安排到他的身边吗?不是上帝安排的,是他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他误解了别人,他追求虚荣的眼睛、渴望奉承的耳朵太脆弱、太敏感,别人的一句话,会引起他的愤恨;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会激起他内心的波澜。他头脑里装了很多的恶,只会发现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公平。如果要想做到心情舒畅,就不能像他一样,而应该学会在噪音中寻找音乐,在困难中找到快乐,这是虚心的。这也是生活。

除了生活,我们面对的更多是工作。我们的眼睛不要只盯着别人,更重要的是盯住自己的工作,用我们雪亮的眼睛去发现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和不足,用我们聪明的大脑去思考改进的方法,用我们虚心的耳朵去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解决问题,那么,我们的工作不仅能认真完成,而且完成的速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高,会得到领导的赞赏,同事的羡慕,我们前进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管好嘴巴 展现虚心

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是拿腿和嘴巴做了比较。行动胜过语言,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想要展现自己的能力,主要靠我们的“行”,走得扎实稳当是前提。人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也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从嘴里出去的不仅有唾沫星子,还有语言。估计喜欢唾沫的人很少,喜欢叽叽喳喳、夸夸其谈的人也不多。

有人提出:那你说口才好就没有用了?口才好当然有用,口才好指的是运用语言实事求是、准确得当。语言发挥作用好,并不是不讲场合地乱说一通。为什么有人就是喜欢在同事、在领导面前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一是习惯,另一个是显示能力。

关于“能力”的强弱,一般人很少去深思,不是用头脑去分析谁有能力,而是往往用眼睛看学历,看谁的学历高谁就有能力;用耳朵听能力,听谁讲得多、吹得大,就认为谁有能力。

当今社会,靠嘴巴描述能力的人比较多,有些人喜欢用嘴巴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些人不知道找了多少借口,推脱了多少责任,误了多少事。真正有能力的人是用行动来展示的。有的人,很喜欢讲述自己成功的事例,特别是在应聘的时候,没有做过的也说做过,目的是为了获得招聘单位的认可;而人到中年,更多的是扎扎实实地工作,稳稳当当地做事,不折不扣地履行责任,也许没有做出辉煌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最能体现能力,一生中这个时候作的贡献最大。如果一个成年人还不停地用嘴巴讲述着自己的能力,会给人虚的感觉,像不成熟的少年,像年迈的老人。

口才是一种很有用的能力,但不能卖弄,不能用言语代替行动,更不能把口才用在狡辩上,用在找理由、找借口、推脱责任上。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时间,也许用伶俐的嘴巴会让人心生好感,表现得会比别人抢眼一些,但如果光说不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慢慢地感觉到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人们发现这种人语言和行动并不一致时,以前好的印象就会逐渐改变。而且没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只靠灵巧的嘴巴是讲不出大的道理的。不能展示大气,展示的只是小巧、可爱,这还是好的;如果言语过多,用词不当,展示的只是华而不实、令人生厌。即便说得很好,天天说下去不知耽误了多少虚心学习的时间。

当然,伶俐的口才对很多职业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工作重要,该讲还是要讲。比如教师、播音、主持等这些职业,有一个好的口才是基本的工作条件,但是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单靠口才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优良的道德品德,才能使语言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呆头呆脑,不善言语。但是他的耳朵很管用,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不仅听得进,而且还“认死理”,抓住问题就不放,要把事情落实到位。“不抛弃,不放弃”是钢七连的连训,他听进了,落实了;班长的教诲,他听进了,落实了。尽管他最初连站军姿都站不好,但是他能不声不响地虚心求教周围的人,认真倾听,一点点地提高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三脚跺不出来个屁”的人,最终成为班里的佼佼者,成为“兵王”。

许三多的事例让我们感受到虚心的人表面看起来都很愚笨,但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虚心向实践学习

只一味地读书,能力可能被削弱。如果让“秀才”挑一百斤的担子,他可能赶不上民工;如果让摆摊,他可能赶不上小贩;如果让做饭,他可能还赶不上不识字的母亲;如果到企业做技术监工,他可能还赶不上技校毕业的技工。很普通很简单的工作,大家都能做到的,有的高学历的人却做不了,这是一个应该深思的问题。

那么,我们生活、工作的能力到哪里去了?我们的能力不是毕业后跑丢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地提升能力,误认为知识就是能力;更关键的是,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这个更不恰当。这个不恰当使得学了很多知识却体现不出能力。就像学游泳,不跳进水里去永远也学不会,如果要学会,就必须下水呛水。思考一下,能力是怎么获得的?与其说是在书本上获得的,还不如说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只有注重实践,才能把书本上学得的知识转化成才能。

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能力的源泉。现在有的人搞反了,把书本知识放在了第一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在众多的高中生中脱颖而出,他们不仅大脑聪明,而且有自强不息的性格,他们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多做一些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是仁爱之心的体现,应该说,高学历更接近人才标准。但是大部分人的知识却展现不出来。我个人认为:是因为虚心的程度不够。一百斤的担子挑不动,是因为不虚心,认为自己就不是干重活的人;三十多岁了还赶不上卖东西的小贩,是因为不虚心,根本瞧不起这个行当。学历高了,若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这样不仅没法展现你“鹤”的能力,“鸡”的能力也荡然无存,别人还说是个书呆子。大家都知道丑小鸭的故事,甚至把自己比作丑小鸭。你可知这个明明是天鹅的“丑小鸭”,根本没有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它以为自己是长得不像父母的鸭,很自卑,更没有鹤立鸡群之感。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