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语文老师,郑佳敏迅速地感觉到了这首歌的与众不同。
它不仅旋律好听,唱得好听,这歌词也是清秀脱俗,根本不是之前她给儿子听得那些普通儿歌能比的!
看这词是怎么写的?
谁不知道山里的蘑孤香,她却不肯尝一尝。
试问有几首儿歌能用得上反问句的句式?
还用得这么巧妙,一个家庭条件困苦、为了拿蘑孤换点钱都舍不得吃上一点的采蘑孤的小女孩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不,应该说是在歌声里惟妙惟肖地浮现出来!
是的,虽然郑佳敏没有从一开始就看了这个节目,但这个录播的电视节目,屏幕的右侧就有字幕打出了这首歌的歌名——《采蘑孤的小姑娘》!(注1)
下面的“杨谦”两字倒是让郑佳敏忽略了——她根本不知道杨谦是谁!
忙着工作和带孩子,郑佳敏根本没有时间听流行歌,更别说追星了。
但郑佳敏很喜欢这首歌的词!
“换上一把小镰刀,
再加上几块棒棒糖,
和那小伙伴一起,
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
这应该是一个年纪很大了的词作家老师写的歌词吧?
不然怎么会有这么贴近生活的农村孩子的描写出现?
而且,这些景象,应该只有以前的农村才有了吧?
现在农村的小孩,家里还穷得叮当响的应该不多了
但郑佳敏还是很喜欢,她觉得这样贴近生活、又充满童趣的歌曲,就应该多多出现,让自己儿子听一听,这样他才会明白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当然,郑佳敏也不会这时候去教儿子忆苦思甜,毕竟刘晨宇还小,五岁的孩子你跟他说苦难他怎么听得明白?
“晨晨,拿葡萄吃,不要一直盯着电视看,眼睛要活动活动!”
在“噻啰啰啰啰”再次唱起的时候,郑佳敏才有些意犹未尽地把视线从电视上挪回来,啰啰嗦嗦地提醒着儿子。
刘晨宇漫不经心地瞥一眼茶几,伸出手去拿了一颗葡萄塞到嘴巴里。
好像这就算完成任务一样,他继续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
刘晨宇确实是没有母亲这么深刻的体会,但他觉得这首歌好听啊!
“”
(注1:《采蘑孤的小姑娘》,这首歌是1982年首次发布的歌曲,朱逢博首唱。歌曲的词作者是陈晓光老师,他的另一首着名的词作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的曲作者是谷建芬老师,这里就不再过多介绍谷建芬老师了,之前也提到过多次——比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时候,代表作太多太多了,都数不清楚的大作曲家!)
(注1:《采蘑孤的小姑娘》,这首歌是1982年首次发布的歌曲,朱逢博首唱。歌曲的词作者是陈晓光老师,他的另一首着名的词作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的曲作者是谷建芬老师,这里就不再过多介绍谷建芬老师了,之前也提到过多次——比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时候,代表作太多太多了,都数不清楚的大作曲家!)
(注1:《采蘑孤的小姑娘》,这首歌是1982年首次发布的歌曲,朱逢博首唱。歌曲的词作者是陈晓光老师,他的另一首着名的词作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的曲作者是谷建芬老师,这里就不再过多介绍谷建芬老师了,之前也提到过多次——比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时候,代表作太多太多了,都数不清楚的大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