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沅以为写完论文就完成了一大半,结果发现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经过一段时间修改,她发现自己的心态很难保持平静,容易陷入两个极端!
第一个是觉得写作不易,舍不得删改!
陈静沅觉得论文是自己心血的结晶,写完论文后惜字如命,自己不愿意删改,即使是导师的意见也舍不得。
这当然有积极的一面,说明很珍惜自己的研究成果。
自然这也有不好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论文是改出来的,不接受他人的修改意见,学术水平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
陈静沅为了克服这种心理,她对导师在论文中的修改之处,注意琢磨修改的道理,原先的差距与不足在那里,修改之后好在那里。
如果没有总结与反思,即使修改100次,写作水平也不会有提升。
尤其是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即使被彻底否定时,也要欣然接受,不怕返工重写。
陈静沅克服那种认为他们“指出问题是自显高明”、“要求修改是故意折腾人”的厌烦心理,认真吸纳合理建议,使论文在一遍遍修改中得到完善。
第二种心态是觉得论文一无是处!
她觉得自己写的不着四六,简直惨不忍睹!
改论文时,一边添添补补,一边重看自己写过的内容,只觉得越看越烂,简直惨不忍睹,却又因随处都烂,颇觉无从下手。
更有些时候以为自己写的是正确的内容,又看到些其他材料,便又推翻了先时的观点,可这里改了,那里却又不妥。
越看愈觉得自己写的论文是垃圾,感觉论文一无是处,她总在这两种心态里起起伏伏,有几次改到想放弃,感觉这真是太折磨人!
陈静沅觉得筷崩溃时就会对自己说,算了,放弃了就解脱了,然后取而代之的是深层的羞愧!
看见导师逐字逐句批改背后的耐心、细致与认真,斟酌每一个用词,甚至细致到纠正一个单词的拼写习惯以及一个标点符号,让她认识到学术应有的态度。
陈静沅满脸通红,心中充满了羞愧之情。
她不禁反思起自己的行为来:当初既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求学之路,又怎能如此轻易地放弃呢?
这种半途而废的做法实在是愧对自己曾经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她深知,学习本就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如果没有那份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又如何能够攀登知识的高峰呢?
此刻,陈静沅为自己的不认真和缺乏学术精神感到无比自责。
她明白,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去,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奥秘;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够成为一个学有所成之人。
同时,她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让她深感惭愧,但更多的则是激起了内心强烈的斗志——要奋起直追、弥补差距!
因为她深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终于,陈静沅按老师的要求把论文改了,虽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暂时可以有脸去见导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