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刘渊吟着诗词,忽然想起了远方的母亲,想起了前世种种,想起未来规划,突然叹了口气,酒壶一丢,轰隆一声醉倒在地。
蔡邕和蔡夫人对视一眼,同时闪过一丝认同,接着蔡邕叫人把刘渊抬进客房,休息去了。
蔡琰静静的看着刘渊被抬出去,眼睛忽闪忽闪的,如玉般的脸蛋上划过一丝红晕。
第七章 北上前的准备
第七章第七章
次日清晨,刘渊起了床,见屋内摆设与侯府内有诸多不同,拍拍额头,这才恍然想起身在蔡府当中。、他只记得昨夜喝了不少酒,然后模模糊糊的,似乎剽窃了两首诗词,接着什么都不知道了。
“TNND,昨夜没干什么出格的事吧?”刘渊暗道:“平时也经常与典韦一起豪饮,五坛八坛的,也没甚醉意,难道昨晚情形就是传说中的酒不醉人人自醉?”
正出神,房门嘎吱一声开了,一个娇俏丫鬟捧着一盆水走进来,却是要刘渊洗漱。
洗了把脸,用青盐草草漱了口,刘渊在丫鬟引领下到了客厅,见蔡家三口都已到齐,不由连忙问好。
“贤侄昨晚睡得可好?”蔡邕脸上还是那令人舒心的雍容笑意:“贤侄昨夜醉酒,当真豪迈非常啊!”
“谢伯父关心,子鸿昨夜甚是安然。”说着,刘渊尴尬的搔了搔头,不自然道:“小侄昨夜失态,望伯父不要介怀,嘿嘿。”见蔡邕没有露出不爽的神色,刘渊暗自舒了口气,心道老天保佑,昨夜应该没有出洋相。
一边闲聊,一边用过早餐,刘渊便向蔡邕告辞,只道还有许多俗事要办,不能久留。
蔡邕也知道刘渊刚刚成为渔阳太守,肯定有诸多打算,不能长期逗留蔡府,不由有些遗憾,只好亲自将刘渊送到府门外。正要道别,刘渊细致的发现蔡邕脸上欲言又止,不好启齿的神色,不由道:“伯父有甚事?只要子鸿力所能及,定不推脱。”
蔡邕不料刘渊心细如发,听了此言,只把刘渊上上下下又仔细打量了一番,呼了口气,这才道:“老夫昨夜与夫人相商,觉得贤侄颇有人品,欲把小女许配给贤侄,不知意下如何?”
刘渊闻言喜形于色,道:“小妹容貌昳丽,温柔典雅,又博学多才,小侄怎不喜欢?唯恐自己配不上昭姬,才没有向伯父提出,本想立了大功,名传天下再来提亲,不料伯父看得起小侄,哪里有不应之理?只是此番家母没在身侧,这当如何是好?”
蔡邕见刘渊神色,也舒了口气。他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名望、身份皆少有人及,此番却是甚为欣赏刘渊才华,加上刘渊出身皇族,这才有嫁女的心思,问了夫人,竟也同意。只是作为女方父亲,这话确实难以启齿,若刘渊没问,他也只能憋在心里,不会说出来了。
此时皆大欢喜,蔡邕便道:“亲家不在洛阳,老夫便与尔口头定下这门亲事,待时机成熟,再谈婚论嫁也不迟。何况小女十二岁,贤侄才十一岁,俱都年幼,恐怕亲家在此,也要等到昭姬及笄之后方能成亲。”
刘渊点头称是,这才告辞离去。
直到刘渊骑着大黄转过街角,蔡邕正要进门,突然从拐角处走出一青年,只听他叫道:“恩师,恩师!”
蔡邕转脸一看,笑道:“原来是孟德,怎有时间到为师这里来?”
青年走近前来,长施一礼,道:“阿瞒遇到难题,正想请教恩师。”
蔡邕便亲热的拉着他进了门。
“恩师,刚刚骑牛离去的是何人?怎恁的面生?”曹操装作不经意问道。
“呵呵,那位正是前日陛下亲封的渔阳侯,刘子鸿,”蔡邕笑道:“日后你二人且要多多亲近,老夫已将昭姬许配与他,如此一来,你二人也算得上师兄弟咯,呵呵。。。”
曹操脚下一顿,傻了眼。昭姬蔡琰可是他朝思暮想的人儿,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不料此番竟被人捷足先登,还是他的仇人,怎叫人心中不生怨愤?不过曹操毕竟是心思深沉之辈,脸上没露分毫不快,只道:“刘子鸿虽是汉室宗亲,被封渔阳侯,却也没有资格配得上昭姬师妹吧?”
蔡邕点头道:“此言不差,若是老夫不满意,便是太子也休想娶了我家昭姬,老夫只是十分满意子鸿的文采,这才动了心思。”
曹操知晓老师脾性,便如那经常调戏蔡琰的袁术,虽然出身高贵,却是草包一个,多次上门求亲都被老师赶出门去,丝毫不给袁家一点面子。袁家虽然权重,却也不敢过分逼迫,因为蔡邕名望太过巨大,尤其在士子眼中,也只有另一位大儒郑玄康成公方能媲美。
蔡邕说起刘渊,便想起他昨晚吟唱的那两首堪称绝世经典的大作来,立马拉起曹操进了书房,将昨夜花了半宿时间仔细录下的两首诗词递给了曹操:“孟德且品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