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优势不是国内其他企业能够做到的,诚然跟国有企业合作更有保障,但是国有企业正面临改革,而且国有企业程序审批太繁琐,比较好的国企,都承担国家各种生产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生产这些民营产品。而其他的国营厂,要么自身的发展都成问题了,想让他们把产品生产出来,销售出去,那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因此天工基地的谈判组很少去联系那些国有企业,而是跟着一些大型院校下属的企业进行了联系。
因为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多,而且产品实在太多了,一次投资的话,没有任何发展势头不错的国有企业能够承担下来,所以这段时间天工基地一直没有定下跟哪一家企业进行合作。
“如果一来就说我是谁,那还有什么意义?总会让人产生我仗势欺人的感觉吧!凭借事实和理性的分析说服您的话,不是更好一些吗?东江商业联盟现在开始大规模迁往东海,我跟珍海集团的董事长高海滨很熟。
东港十几名会员也会到华夏来投资建厂,如果可以的话,你们天工基地的产品,东江商业联盟能够一次全部吃进,然后全面投资建厂,资金和管理人员,你们完全可以放心!”杨靖笑着对肖智涛说了这句话后,肖智涛顿时明白为什么东江商业联盟会答应接受裁减下来的职工了。
()
现在杨海涛不就是东海市委书记吗?这些企业之所以搬迁到东海去,不就是看好东海的发展,而且珍海集团是从安南起家的,算是杨海涛政绩下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自然会帮着杨家的人了。三更已经送到!手中依旧有票的大大!请多多砸票支持!另请有能力的朋友,支持正版订阅,貌似看盗版的比看正版的多N倍,真是郁闷的很!一章也就几分钱,愿意支持随风支持仙欲的书友,还是支持正版订阅吧!谢谢大家了!)
第四百零七章 理事会员
杨靖回到燕京后,第一时间到首长那进行了汇报,并且把自己准备接手华夏移动和卫星定位系统的事情跟首长进行了汇报,李国良也带着一批军方将领在场,综合分析开发成本和利用率之后。
军方对杨靖的提议产生了兴趣,既然杨靖愿意拿出数十亿开发卫星定位系统,愿意出资数百亿开发新一代通讯系统,那么军方还有什么必要在里面插手。
按照杨靖的计划,军方用的定位系统和通讯频率不同于民用,而华夏移动准备发射升空的通讯卫星也不是之前定的4颗,而是8颗,其中有2颗是专门给军方使用的,一颗给国家各安全部门使用,另外5颗分布在亚洲各区域,无差别的能够覆盖整个华夏和亚洲大部。
军方无需多支出一毛钱,就能够得到专用频道和专用通讯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度也比民用系统要高出数倍,地面接收设备也比民用的要方便快捷的多,这个在公司成立的时候,会跟军方签署一份合同来保证军方的技术领先。
首长倒是好说的很,反正现在华夏也拿不出这一笔钱来投资,与其让这些技术放在仓库中发霉,不如让私人来搞,既然杨靖有资本搞这两套系统,那中央肯定举双手赞成。
李国良到还请了专家团队进行分析,确定杨靖的计划和安排不会跟军方有任何冲突,甚至比军方自主经营更好后,军方各部门也统一了意见,赞同把卫星定位系统的开发权交给杨靖的北极定位系统公司。
而杨靖如此对优待军方,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凭着送两颗军用通讯卫星的代价,杨靖和军方后勤部签署了一份合同,华夏移动聘请军方总部和各大军区的工程建筑部队,在全国各地修建数字蜂窝基站。
因为华夏移动的部分功能涉及到军事保密条例。杨靖这么安排并没有程序上的问题,再说后勤部的工程建筑部队本来就可以在外承建工程。只要杨靖给地钱够,部队自然会安排专人负责这个事情。
有了军方插手,杨靖再也不怕地方上有什么麻烦找上来了,这套通讯系统不仅有军方的份,而且还有国内安全部门地份,今后有3条加密通讯频率有军方和安全部门使用。
因此华夏移动的建设情况。还涉及到了国家安全保护条例,幸好杨靖是特勤局的领导,否则换成一般人。想搞这套系统,还真的难以搞下来。
邮电部对国务院给华夏移动颁发第二代通讯牌照的时候,并不是没有抗议,只是这个系统牵涉到了军方,又牵涉到了安全部门,甚至今后省部级领导都会率先使用安全加密频道通话,因此任何反对的声音,在军方工程部队接手施工任务后,全都偃旗息鼓了下来。
从东港赶过来地华夏移动领导层在燕京成立了华夏区总部。所有业务全部由燕京方面决定。东港那边只是注册地。不承担管理权限。说起来华夏移动一下子又成了合资企业。
军方在东港驻扎。国家地政策扶持明显地对东港商人有了变化。沾着这个光。华夏移动着实在国务院拿到不少优惠政策。比如征地、免税、贷款等等优惠都有。着实让杨靖小爽了一把。
好不容易把华夏移动地工作安排好。高海滨那也完成了项目合作协议。杨靖打了个电话。直接把高海滨请到自己地四合院。反正高海滨也不是外人。这个四合院也不是第一次来了。因此杨靖到没什么想隐瞒地。
“杨靖。你这次可帮了我们大忙了。这么多好项目一下子涌出来。搞得我们东江商业联盟差点都应付不过来!我来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东江商业联盟地理事会员。当年组建东江商业联盟。就是我们几家率先提出来地。”高海滨说着对打开门地杨靖介绍起来。
“南方新科电子集团地董事长王峰。南江巧迪化工集团地董事长李滨。晋宁集团董事长方远成。温远集团董事长刘志高。济民集团董事长张济民。诸位。这就是海涛书记地公子杨靖!”高海滨带着众人站在杨靖四合院地前厅。笑着相互介绍起来。
杨靖没想到这次高海滨过来。竟然带着东江商业联盟地5名理事会员过来。他们几家企业可都是华夏顶尖地民营企业。电子、日化、地产、百货、生物制药全都是行业巨头。
“诸位别客气,请坐!”杨靖笑着对5位名声显赫的华夏民营企业家说道,这些人大多都是靠着政策和机遇发展起来地,不说他们背后就没有靠山,不过杨靖相信那些靠山都不会太大,毕竟一般的太子们大多喜欢搞进出口或者混国企。
民营企业还入不了这些公子大少地法眼,毕竟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珍海集团也不过数十亿华夏币地资产而已,而华夏超大型国企,哪一个资产不超过百亿?而且扶持民企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麻烦,这些公子哥们也不大愿意去做这些费力不赚钱的事情。
当然这么说不是说这几家企业背后就没人了,当然有人,没有当地政府的扶持,他们也不可能做的这么大,相应的正是因为他们做起来了,所以肯定有领导得到了政绩,就如同珍海集团支持杨海涛的工作那样。
双方组成了一个合作的链条,政府给予这些企业政策和贷款支持,而企业则回报政府提高当地经济环境,提高当地就业率,形成一个产业生物链,壮大当地经济发展。
“这次我们过来,一是感激你帮东江商业联盟拉到了这么多好项目,二是就这些项目的发展谈谈看法。”高海滨待到众人全部坐下之后,这才对杨靖说起众人来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