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曹操密史在线观看 > 第66部分(第1页)

第66部分(第1页)

近的不其山里一边避难,一边研习学问。当时黄巾军闹得很厉害,郑老师无法给学生们提供伙食,大家只好散了。

崔琰在外面漂泊了四年才回到家乡。袁绍听说他是郑大师的弟子,于是征他为下属。当时袁绍部队的军纪很差,特别喜欢干盗墓的勾当,崔琰对此有过劝谏,袁绍多少也能听进去一些。袁绍发现崔琰不仅能文而且能武,就委任了一个预备役部队骑兵师长(骑都尉)给他,让他在黄河边上的黎阳、延津一带训练部队。

据《三国志崔琰传》记载,袁绍南下官渡与曹军决战,崔琰也曾劝袁绍不要发兵,以避免与朝廷公开宣战,袁绍不听。袁绍死后,袁谭、袁尚都试图拉拢崔琰到自己的阵营中来,但崔琰对袁氏彻底失望,称病不出来,因此获罪,被关进了监狱,幸亏阴夔、陈琳等人相救,才保住一条命。

曹操担任冀州牧后,采纳了郭嘉等人的建议,大量狂揽人才,不断征召本地知名之士出来工作,除崔琰外,还有刚才提到的崔琰的好朋友陈琳,以及牵招、崔林、高柔等人。

早在十几年前,曹操在洛阳时就认识了陈琳。陈琳当时是大将军何进的办公室主任(主簿)。后来陈琳到冀州避难,被袁绍招到身边来当笔杆子(使典文章)。干这个差事陈琳很称职,因为他的文笔实在太好了。

陈琳最出名的一篇文章就是替袁绍草拟的讨伐曹操的檄文。曹操当时正犯头疼病,疼得不轻,即使那时候有止疼片估计吃了也没用,但一看到陈琳的檄文他的头马上就不疼了,脊背上直冒冷汗,可见陈琳骂人的本事太强悍了。

邺县被攻破后,陈琳也做了俘虏。曹操又见到了这个老朋友,并没有怪罪他,不过曹操对那篇文章还是有点念念不忘,他说:“你当初替袁绍写骂我的文章,列举我一个人的罪状也就够了,干吗还加上我的祖父和父亲(何乃上及父祖邪)?”陈琳赶紧赔罪。

曹操也欣赏陈琳的文采,让他继续发挥特长,在司空府主办来往公文。后来,在曹操司空府里慢慢汇聚了阮、应、刘桢等文人,他们成为著名的文学团体“建安七子”的成员。

牵招字子经,冀州刺史部安平国人,曾在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府里任职,因为有这个经历,他可能那个时候就认识袁绍和曹操。袁绍曾任命他为乌桓骑兵指挥官(乌桓突骑)。袁绍死后,牵招跟着袁尚,负责上党郡与邺县之间的后勤运输工作。

袁尚逃到中山国后,牵招一度到并州投奔高干,牵招劝高干把袁尚接过来,依托太行山区的有利地形以及黄河天险继续与曹军抗衡。但此时高干正谋划投降曹操的事,不仅没听牵招的建议,还准备加害于他。

牵招一看情况不妙,赶紧逃了出来,想追随袁尚,但道路不通,无奈之下又到了邺县,最后投奔了曹操。牵招长期跟乌桓人打交道,以后在曹操北征乌桓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

崔林字德儒,冀州刺史部清河郡人,是崔琰的堂弟,史书上说他大器晚成,一般人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崔琰知道。曹操启用崔琰后,又征召崔林担任邬县(今山西介休东北)县长,此后崔林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很有政绩。崔林任职时间很长,直到正始五年(244年)才去世,去世前担任的是曹魏的司空。

高柔字文惠,他不是冀州本地人,而是豫州刺史部陈留郡人,但他有一个特殊身份,高干的堂弟,袁绍的外甥。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出自《陈留耆旧传》以及谢承所著的《后汉书》,认为高干不是高柔的堂兄,而是他的叔父。

高干先到袁绍身边任职,后来被袁绍委以重任,高干让人捎话给在家乡的高柔让他到冀州来。

曹操占领了冀州,委任高柔为菅县(今山东章丘西北)县长。高柔工作很敬业,尤其擅长司法工作,后来长期担任曹魏司法系统的负责人。他任职的时间很长,直到景元四年(263年)才去世,终年九十岁,在那个时代堪称长寿冠军,去世前担任的职务是曹魏的太尉。

得了地盘,得了人才,曹操获得了大丰收。冀州平定之后,他的目光自然停在了袁谭所在的青州、袁熙和袁尚所在的幽州以及高干所在的并州上,开始盘算着先从哪里下手。

【六、虎豹骑首战南皮】

建安九年(204年),袁绍任命的并州刺史高干投降,曹操接受其投降,以献帝的名义仍命其为并州刺史。这样一来,西面就可以暂放一下。对于北面的袁熙和袁尚,以及东面的袁谭,曹操决定先打东面。

在曹操忙于围攻邺县的时候,袁谭趁机行动,势力迅速扩张,先后攻占了魏郡以东的甘陵国、安平国、渤海郡、河间国的一些地方。甘陵国即清河郡,桓帝建和二年将清河郡改为甘陵国,治所移到甘陵县(今山东高唐),到后年即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又将其恢复为清河郡。

袁谭的行动无异于向世人表明他又重新背叛了曹操。不仅如此,袁谭还向袁尚下手,在袁尚从邺县逃到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后,袁谭向其进攻。袁尚被打败,逃到袁熙那里。袁谭收兵,将主力移驻于龙凑这个地方。

龙凑位于哪里不详,但十二年前袁绍曾在这里与公孙瓒有过一场激战,结果公孙瓒大败。

袁谭之叛刚好给了曹操一个借口,曹操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兵攻打他。在出师前,曹操先给这个亲家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负约,宣布解除双方的婚约,把袁谭的女儿遣送回家。之后,曹操亲率大军向龙凑开来。

袁谭自知不是对手,主动撤退,将主力部队收缩到渤海郡境内,坚守渤海郡的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

“南皮”的意思是“南面的皮革城”,这个名字起源于春秋时期。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援燕经过现在的沧州,为了保证军事供应,找了一块地方筑起一座城,专门从事皮革加工,这座城便被称为皮城。由于它北面的章武县(今河北黄骅)有一座“北皮亭”,所以就把这个皮城称为“南皮”。

袁绍担任过渤海郡太守,这里是他的老根据地。袁谭退守南皮后,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年)底先攻入渤海郡南面的平原郡,肃清了那里的袁军,于第二年初将主力部队开到南皮城外。

曹操对南皮之战很重视,不仅带上了张辽、曹仁、乐进、于禁等名将出征,还带上了刚刚训练出来的一支神秘部队参加实战,这支部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虎豹骑。

曹操的“虎豹骑”跟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吕布的“陷阵营”以及之后蜀汉的“无当飞军”等一起被称为汉末最精锐的部队,它们的名字都见之于正史,堪称王牌之师,精锐中的精锐。

曹操每次征战,一般都由中军担任保卫总指挥部的任务,曹操的中军也被称为武卫营,这是曹军主力中的核心,而虎豹骑又是武卫营的核心,目前统率它的是曹仁的弟弟曹纯。

曹纯此前被任命为议郎,这实在不是他喜欢和擅长的工作。曹操便让他以议郎的身份参与司空府的军事工作(参司空军事),成为一名高级军事参谋。曹操一直想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这支军队人数不一定很多,以骑兵为主,平时担负大本营的警卫工作,同时在冲锋陷阵或者远程突袭等方面能够发挥出奇制胜的作用,曹操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曹仁、曹纯兄弟俩。

曹仁以前做过马匹生意,对战马很熟悉,他跟曹纯一起从全军范围内选人,其标准十分严格。据《魏书》称,虎豹骑是天下骁锐,成员都是百里挑一(或从百人将补之),加上所配战马也是优中选优,武器装备俱为上乘,可以想象,这样一支精锐之师一旦在战场上出现其威力将何等强悍。

但是,直到现在虎豹骑还顶多只是一个名字,还没有机会用实战证明自己的实力,南皮之战无疑是一次好机会。

虎豹骑除了由曹纯直接指挥外,曹真、曹休等曹家年轻一代也在这支队伍里。另外,刚刚当了新郎倌的曹丕也参加了南皮之战,他虽不是虎豹骑的成员,但在战斗间隙经常跟曹真、曹休在一起,这些情况在保存下来的曹丕私人信件里都有记载。

除了曹真和曹休外,曹丕还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此时在曹军中担任团长(军司马)一级的军官;另一个叫吴质,字季重,年龄约比曹丕大十岁左右,是兖州刺史部济阴郡人,在曹操主政兖州时期就投奔了曹营,但一直默默无闻。曹丕对他很欣赏,认为他才学过人,见解独到,而且擅长交际,所以引为至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