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置会稽郡长吏这件事上,孙策是十分大方的。凡是支持自己统治会稽的地方长吏,绝不损害他们的利益。最低程度也是保证他们原本的职位,而其中部分则要么升往郡府,要么调往吴郡。这使得会稽长吏非但没有因为孙策攻入会稽而有所损失,相反纷纷因此而受益,实现了升迁。
到冬季十月,一郡十四县基本上彻底被纳入了孙策掌控之中,地方长吏并没有发起叛乱。
但地方豪杰的叛乱,那就风起云涌了。
由于孙策不承认这些强宗骁帅超然独立、割据一方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会稽狼烟四起,从北部山阴到南部太末,几乎每个县都有叛乱烽火。
至于更南方的那千里之地,孙策干脆直接失去了情报掌控,这千里之内到处是山越纵横、宗贼叛逆。
孙策预期的,会稽豪强会激烈抵抗自己征服,迅速转为现实。
但孙策也意志坚硬如铁,面对这风起云涌的叛乱,他丝毫没有退让的想法。
如果连这点叛乱都处理不了,他怎么敢跟曹操争雄于天下?
曹操当初进入兖州时打青州黄巾,丢失兖州时,打吕布、张邈,情况可都比孙策这危急多了。最严畯情况下,曹操只有三个县支撑,军队万余人。可比不上如今孙策,背后有富庶的吴郡,麾下有精锐的强军。
于是在孙策强硬的意志下,驻扎在会稽郡境内的名将劲旅们皆振奋士气,义武奋扬,昼夜会战。旬月以来,将士们无日不征,无夜不战,砍下来的贼酋首级一颗又一颗,平定的叛乱一处又一处。
就连山阴宿贼黄龙罗脑袋都被董袭砍了下来。哪怕他聚众数千人,下山劫掠的过程中,也被董袭率猛士直趋其阵中,阵斩其首级。
但豪强也绝不是一个整体,要是天下豪强都能联合起来绞杀一位诸侯,那这位诸侯会大陨石召唤术也是绝对合情合理的。甚至后者是可能出现的现实,而前者只存在于天真的想象当中。
别说天下了,就是会稽这一个郡的豪强,他们的利益和诉求也是南辕北辙,自相冲突。
在整个会稽疆域内,一边孙策跟强宗骁帅们打的昏天暗地,血流成河。
一边又跟另一批豪强们相处的亲密无间,贸易的热火朝天。
大部分豪强都是不想割据为王的,能稳定生产,贸易经商,他们也不希望遍地虎豹豺狼,四处匪寇强梁。
随着张昭把吴郡的制度推到会稽,各种政令告谕百姓,这些豪强们简直恨不得箪食壶浆,奉牛酒以犒师。
不立田制,废除徭役,还为百姓修水利,关键是还能私铸钱币!你管这叫乱世之诸侯?亲爹也不过如此了啊!豪强们恨不得给孙策立生祠,日夜祭拜、供奉。
而百姓们更是奔走相庆,孙郎为所有人尽去苛捐杂税,而且免除今年的田税。这简直是当世仁君啊。所有人都盛赞,会稽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明府君。
更重要的是,孙郎已经告谕百姓,凡是叛逆豪强的田产,将会全部抄没,发给贫困百姓。按先贤之治,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凡是少于这个标准的,皆可以向官府申请,官府会给其分田授田。
会稽这里实在是太偏辟了,孙策对这里的规划就是农业区。这里能把农业先发展起来,就足够了。工商业的事情,还是暂时先不用想了。
所以在会稽北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割裂的画面,在某些地区战斗依旧激烈,鲜血星流。在某些地区,则热火朝天,百姓围观官府扫平叛逆,然后兴高采烈的跟着官吏进去分田。而在城邑当中,则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这么多张灯结彩的情景,当然是因为新征服者开始跟本地豪强联姻巩固统治。
甚至孙策也参与了其中,当然这种事情在当下一般都是正妻主持。
此前孙策正妻陈月就一直带着二妹待在钱塘,贩卖田产。
孙策从钱塘打过浙江,身边也得有人照顾,于是陈月就从钱塘搬到了山阴。
这两处虽然相隔在两郡,其实距离倒是很近,中间只隔了一个余暨县。
而这几个月,简直是陈月嫁给孙策以来最幸福的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