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臣权娇宠 > 107 泉南灵源寺(第1页)

107 泉南灵源寺(第1页)

泉南灵源山,地处闽南**,山不高却可南眺大海,北顾郡治,真的是个不错的隐居之地。

相传隋初,山上本来有座紫云寺,毁于战火之中,后来又有僧人在紫云寺的基础上,又修建了龙山寺,却又因为蒙元的侵蚀,毁于战火之中。

就在大明立国那一年,从北方来了一个人,在破旧的龙山寺落发出家,人称沐讲禅师,不知从哪里寻来许多银两,将龙山寺修筑、扩建,改名为灵源寺。

洪武四年,寺院修成,南方人迷信,好听鬼神之说,偏偏这个沐讲禅师又会了百般医术,治愈了不少百姓,于是灵源寺香火逐渐鼎盛起来,成为方圆百里人人朝拜的对象。

这一rì,寺中又来了两个人,和尚一看,就知道是从北方而来,因为南方人长得没有北方人敦实,而来的这两人,就和自家寺庙的主持一般的身材,十分魁梧。

这两人在灵源寺中转了几圈,按照常规拜了佛祖,见了观音,又留下了些许香火钱,才开口问沐讲禅师的所在。

和尚也分不清两人的底细,主持一般又不见外人,所以只好推诿说,主持下山云游去了,至于归期不定,他们也不知道。

两人又纠缠了一番,才怏怏下山,这接待的和尚连忙把这件事,告诉了正在后山修炼的沐讲禅师暂时不提。

但说两人下山之后,无奈之下,只好找村庄借宿,心里埋怨着灵源寺竟然连借宿都不肯,害的他们还不知道要往返跑多少趟。

但是师命难违,校长派自己二人前来有要紧的事情,却也不敢耽搁,更不敢乱发脾气,听说闽南民风剽悍,他们虽然身材魁梧,却不过是学生出身,也没有学过武艺,哪里敢去招惹。

这二人,一个叫做宋宜光,另外一个叫做何召侠;正是年初在怀柔,在清华义学里被当众开除的五十六个学生中的两个。

两人皆是山西人,农户出身,何召侠今年十九岁,而宋宜光大一些,今天也不过二十一岁。

开除之前,柳若秋找他们分别谈过话,问他们愿不愿意为朝廷出力,要是愿意的话,可能就不能再在清华义学里面读书了。

他们自认就算是读书,对于科举之事也是渺茫,有了另外为朝廷效力的机会,特别是为校长效力的机会,他们当然不会错过,于是当下就答应下来。

被开除之后,他们也分别被校长见了一面,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别人的任务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两人一组,却绝对是五十六个学生中,唯一存在的组合。

而他们这个组合,所要去的地方也是最远,那就是远赴南方泉南灵源寺,找一个沐讲禅师,见到之后在做计较。

当然,宋宜光和何召侠两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沐讲禅师,就是当初和当今圣上作对陈友谅的猛将:张定边;而找到张定边之后,却不是劝说张定边为朝廷所用,而是就在张定边的身边注意着其的一举一动。

而两个人互不知道的别个任务,要看张定边的态度而定,较小的何召侠,如果张定边不反感的话,就利用天下民生的问题,看能不能说服张定边去海南寻找一种叫做“野拜”的稻种,这是庞煌竭尽心神想出的东西。

相传袁隆平就是在海南发现了野拜,然后培养出了杂交稻,解决了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大明这个农业大国,以农为本,更是需要这种杂交稻。

虽然线索不多,何召侠却是自小随父母种地,竟然也知道一些杂交的道理,比如说麦种一说,他们在山西,经常会在播种的季节,上外地,甚至很远的地方互换麦种,就是为了促使杂交,达到高产的目的。

这是一个最低的底限,在庞煌的意愿中,也希望能够完成这个目的。

但是他毕竟不是农科生,只能用一些很肤浅的东西来引导百姓自己的智慧。把稻子分成公稻和母稻,公稻是不产粮食的,而大家所吃的大米都是母稻的果实,而野拜就是一种不结果实的公稻,找到之后,进行适当的培育,可以使稻子高产等等。

何召侠不是很理解,但是心里却是知道了。

而宋宜光的年龄比较大,庞煌所派发的任务就比较沉重一些,而且宋宜光区别于何召侠的有一点,那就是宋宜光手里拿的有一个2001版的五角荷花硬币,现在只是证明持有这个硬币的人,是庞煌的嫡系,到最后会有什么作用,慢慢的就会知道了。

宋宜光持有硬币,他的任务就是看能不能借助张定边的雄心,在泉南一带重新组建船队,当然,这也是个漫长的任务,甚至要比何召侠的任务还要渺茫,但是值得尝试。

泉南,即泉州之南,而泉州自古以来就是良港,从宋朝以来,就设定的有市舶司,专门对外贸易,现在朱元璋禁海,不允许贸易,甚至为了严防海盗,对于捕鱼也做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海外贸易始终是最诱人的一桩生意。

庞煌觉得扩大内需重要,但是外贸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他尝试能不能借助张定边的能力,组建一只商业船队,专门出海贸易,因为他相信张定边也不是一个甘心于寂寞的人,虽然已经出家,但是如果可以,庞煌始终认为张定边是最佳的人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