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宇在先生家里直接待到掌灯才回,一开始是先生考校他的功课,后来就给他做人的立世之本。张邵君能在文坛上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只是因为他的文学修养,更主要的还是他的人品。当年秦王叛乱时一开始朝廷式微,他各方行走声讨秦王又写缴文直呼秦王二十宗罪,??让天下人都看清秦王以一己之私而让清平盛世不复存在!一时之间朝廷声望大涨。
在秦王大败提剑自刎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拥有天下最精良的军队,最富庶的土地,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被几个文弱书生给撬动根基!悔也!悔也!”
宁宇虽然只是跟了张邵君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对他的以后不可谓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回到家里在检查
双胞胎的功课时就不只是着眼书本了,也开始给他们讲一些浅显的处世之道,力求能潜移默化的把他们的眼界拉高。双胞胎正是学习能力强的时候,一段时间下来可是比他想的好的多。
宁宇再带着他们去先生家里那真的是得到了全家的喜爱!特别是张邵君对两人的印象简直不要太好。能不好吗,宁宇可是下了的大力气的,受到先生的教导几乎就原封不动的教给他俩,一点都没敢加入自己的个人思想,俩人又都是处在人生观形成的时候,比起自己那就对是原装的君子。
回到书房张邵君指着宁宇笑着说:“你呀,什么时候都改不了这好算计的毛病。”他怎么会看不出宁宇的小心思。宁宇急忙狗腿的给自己先生打着扇子:“师父这次说错了,这哪里是算计,这明明就是阳谋。”
第10章
宁宇入学已经有两个月,上午的课程对他来说还是很轻松的。到了下午就显示出了他年龄小的短板来,只能到县试普通班里学习。他虽然是山长弟子但是对人却不高傲,为人还算爽直从不以势欺人,所以在书院里还算是如鱼得水。
对宁宇来说要是不是山长的弟子他还是会高调一点的,毕竟那样能更好的打响名气。但是现在么还是低调的好,先生不喜欢自己高调的样子。宁宇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弟子,看自己多知道照顾先生的心情啊!
宁宇现在最主要的事就是宁莹的婚事,他想趁现在京城那里父亲还没有想着参与,先在扬州定下来。如果可以宁宇是不希望宁莹回京城的。在扬州就算自己以后会有什么事,身为魏家嫡系的姑娘也不会受苦的。如果去了京城就另当别论了,京城的魏家还没有强大到那种地步。宁宇估计就算是有那个能力恐怕也不会照顾她,说不定到时候最先难为她的就是自己父亲!
经过两个月的观察有两个人进入了宁宇的主要考察对象,俩人都是县试普通班的学生。一个是秦子恒秦氏商行家主的嫡次子,大雍朝和前朝不同,只要不是继承家业的商人子弟是可以科举的,之所以会考虑他还是受先生的启发,秦子恒虽然在读书上没有太大的天赋,但是人品不错,可以说在一众学子之中也算是个君子了。
另一位还和魏家有亲,是族长夫人刘氏堂叔的孙子名叫刘振义,刘家在扬州也是望族,刘振义在书院还是很有名气的,据说今年要不是师长压着他也会下场的。本来像他这样很有才华的不在宁宇的选择之内,并不是他不想给自己姐姐找才华横溢的夫婿,实在是他也知道自家的情况,大家选媳妇是都会有三不娶,自家明显的丧母长女赫然在列。可是宁宇也是听到过他家里好像在经济上很是拮据,宁宇是知道族长伯母和刘振义的母亲关系还算不错的,这几年自己去给她请按的时候还算碰到过两次的,估计她也是见过宁莹的,自然也是知道这两年都是伯母一直在教导她。再说宁莹还有一份很能让人心动的嫁妆呢。
其实这些都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这两家都是家风清正,刘家有家训:年过三十无子方可纳妾。秦家别看是商家,但是听说他们家从太爷那一辈就没有纳过妾。
赶上沐休日宁宇会约上他俩去师父那里,几次下来就问先生:“先生觉得秦子恒和刘振义他俩谁可以托付终身?”这下张邵君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约那俩孩子到自己这里,原来是让自己给他把关的。
想通了张邵君反而有些心疼,这个孩子自己总嫌弃他心思多,可是一个从八岁就领着姐弟从京城回到扬州自己单过的孩子,他的心思不多能行么!普通人家里现在马上要进行秋闱的学子谁家会让这种事分他们的心啊,只有自己这个小弟子,看他这样恐怕是要在秋闱之前就想把他姐姐的婚事定下来的。
想到这里张邵君心中已有计较:“单从个人来说两人都是可托付的,就看他俩谁能入了宁莹的眼。”张邵君这样一说宁宇心里就有了计较。
转眼过了几天宁宇约了几个同窗在自家开的聚福楼去品菜,几人正就新出的菜品进行品评,门口守着的来旺进来说:“大爷,大姑娘来了,掌柜的正在回话。”宁宇点头表示知道了,对众人说:“因为我们兄弟都忙着读书,家里的产业都是家姐在打理,今天估计是来查看的。”
短短一段话即解释了自家姐姐为什么会来聚福楼,又让人明白了宁莹的能干,毕竟自己家里的产业可是家喻户晓的多啊。
几人酒足饭饱后从包间里出来,正看到从楼上下来的一位姑娘,那姑娘长得明艳动人气质高华,真是艳而不妖!让跟在她身后的众人就如同布景板一样毫无存在感。当时就有两人看呆了,宁宇看到他俩的样子赶紧朝前一步挡住了他俩的视线,虽然这就是自己安排的,可是看到这俩人的猪样还是气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