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冰与火融合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于海马上道:“没问题。”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当天我把手上的项目情况整理了一下,与另外一个同事做了交接,晚上下班的时候,我直接找到廖广志,告诉他我可以接手新的项目了。廖广志的办公室里还坐着胡杨,他们两个似乎在特意等我,我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两人在相视而笑。没有多余的客套,胡杨开始讲他所掌握的一些情况,他讲完后,廖广志做了一些补充,然后,廖广志开始讲完成这个项目的思路和一些注意事项,在讲解的过程中,他还穿插着介绍了许多当初做财务软件时候的经验,对这些东西,他讲得很细,每一个要点都是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讲上几遍,直到他确认我确实是听明白了为止。。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九章

我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钟,临走前,廖广志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写一份项目计划书,做这种事我可谓轻车熟路,这是每次做项目前都要准备的,所以我说明天下班前交差,谁知道廖广志摇了摇头,我以为他嫌时间太长,犹豫了一下,说明天中午交差,廖广志看着我不说话,仍然摇头,我狠了狠心,告诉他今天晚上开夜车,明天一早就能交出一稿。廖广志半天没说话,最后他说,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下班的时候,你来找我,咱们一块讨论这个计划书。

当时我点傻,看来我又把事情想简单了。

然后廖广志让胡杨开车送我回家,他又埋头处理手头的事情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满脑子都在想着这个项目的事,快到家的时候,实在有些累了,想换换脑子,就跟胡杨搭讪:“胡总,海子集团的项目后来怎么样了?”海子集团就是最初廖广志让我写PPT的那个客户,我进公司之后一直没听到过这个项目的事,问于海也不知道,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写的PPT出了问题。这个事在我心里闷了许久,好不容易得着这个机会,怎么也得问个清楚。

胡杨眼睛盯着马路,顺口搭音的道:“海子集团?什么海子集团?”说完之后,他猛然醒悟似的回头看了我一眼,道,“海子集团的事你也听说了?那个时候你还没进公司吧?说起来都过去两年了,你不提我都忘了。”

我疑心自己听错了,追着问了一句:“一年吧?不就是九八年年底的事吗?”

胡杨一边打方向盘一边笑着说:“谁跟你说的?这是典型的以讹传讹,我估计再传下去就变成两千年底了。那个单子丢得有点冤,本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偏偏来的是西风!是这儿吧?嘿!睡着了?”

我有些发懵,稀里糊涂的下了车,眼看着帕萨特绝尘而去,好一阵功夫,我一直在路边发怔,听胡杨的意思,海子集团的事应该是九七年底,最迟也是九八年初的事,可廖广志明明是九八年底是我做的海子集团的PPT,廖广志就是记性再差,也不至于做隔年的功课吧?思来想去,这件事只有三种可能:一、胡杨的记忆力出了问题;二、我的记忆力出了问题;三、廖广志设了个圈套让我钻。我在脑子里反复梳理着自离校后到现在发生的事,直到确认我的记忆力没有问题,这件事确实是发生在九八年底的,这就排除了第二种可能性;而第三种可能性又有点不靠谱,他总得图点什么吧?现在看来,我确实帮着公司做了些事,但在当时,我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穷学生,难道廖广志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想来想去,我把第三种可能性也排除了,那么剩下的,就只剩下一种可能。胡杨身为营销总监,即便不是日理万机,千机、百机总是有的,不可能每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何况事情隔了那么久,记忆出现偏差也在情理之中,他刚开始不是就没反应过来吗?想到这里,我心下释然,突然间想起,今天又忘记给房东打电话了,这么晚,估计老两口都该睡了,心中有些歉意,往回走的时候,打老远就听见尖利刺耳的警笛声,我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脚步,快到住处的时候,就见一辆救护车正驶离院门,门口站了十来个人,除了院里住的租户,还有些街坊邻居,独独不见房东老两口。我走过去问隔壁的租户:“王姐,出什么事了?”

王姐叹了口气:“老太太心脏病突发,这不,刚拉去医院了。”

人们又议论了两句就各自散去了,我虽替老太太担心,但也并没有多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后,连衣服也顾不得脱,合衣倒在床上,不多久就进入了梦乡。

廖广志给了我三天的时间作项目计划,但差不多一周之后才定稿。这中间经过无数次反复,先是部门内部讨论,然后是与廖广志讨论,最后与客户沟通,每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提了些意见,最终改了七八稿。三月初的时候,我们进驻了现场,开始进行需求调研。

客户是一个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坐落在H省的省府W市,这里的气候潮湿闷热,据说每到酷夏的时候都会有热死人的事情发生,看来注定这是一个难熬的项目。

好在客户对这个项目也十分重视,甚至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了一个信息化办公室,这个部门由副总亲自挂帅,下设一个常务副主任,两个由不同部门抽调来的专员。副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姓葛,本来是企划部的副主任,按廖广志的说法,老葛头最大的愿望是平平安安的混到退休,所以这个人基本指望不上。两个专员,一个叫陈建国,三十多岁,来自综合管理办公室;另一个叫苏威,来自生产调度中心,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刚毕业没两年,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

公司对这个项目的重视不只是在口头上,寻常的项目全程只不过两三个人,这个项目参与调研的就有四个人,我,张立新、米琪,还有开发部的程文耀,不但如此,第一天开启动会的时候,廖广志与胡杨亲自上阵,除此之外,公司还为我单独配了一部手机。在调研阶段,我们四个人大体的分工是,张立新、米琪负责业务,程文耀负责技术,我负责总体控制、沟通协调。我和张立新、米琪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平时私下里关系也不错,所以对于他们两个参加这个项目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是我知道张立新的毛病,这个人很聪明,活干得也不错,就是有点懒,责任心也差了点。所以出差前,我特意召集大家开了个短会,强调了这次出差要注意的事项,其中有几条是纪律方面的。

当时张立新彪乎乎的道:“黄教授,打今儿起,咱们就以你马首是瞻了,保证你指哪儿打哪儿,决不含糊!”我当时心里暖哄哄的,心想有这样的兵,还能打不赢这场仗?没想到,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一个破坏纪律的就是张立新。

开始工作的第三天,张立新是迟到了一个钟头之后才来的,当时我心里有些不爽,但知道昨晚张立新为整理调研纪要熬到很晚,所以也并没有说什么。但这种情形愈演愈烈,后来连着几天张立新天天迟到,更要命的是,张立新的行为引起了连锁反应,先是程文耀开始迟到,接着连米琪也开始不守时。我知道,如果我再姑息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在一个调研结束的午后,我召开了个短会,做了如下的开场白:“咱们来现场也差不多一周了,这一周大家都很辛苦,但辛苦不是白辛苦,确实有很大的收获,今天咱们就花一点时间做个总结,把前一段的工作梳理梳理。大家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

三个人都很有默契,谁都没有先开口,这种情形在我意料之中,我知道,这个时候必须找一个突破口,等了半分钟后,我突然说:“那我开始点名了,米琪,你先来吧。”

米琪看了看我,又看看另外两个人,然后道:“我觉得吧,这段时间调研做得还不错,咱们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调研任务,按着这个速度……”我貌似认真的听着米琪的话,实际却在偷偷观察张立新和程文耀的反应,从两人的表情看来,程文耀正在打腹稿,小张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态。

米琪说完之后,我没有立即表态,而是道:“文耀,你有什么想法?”果然程文耀煞有介事的说了一二三四五出来,其中不乏有些真知灼见。

我还是未加点评,望向张立新:“立新,你的看法呢?”

我猜张立新起初是并没打算发言的,但形势所迫,已经由不得他了,于是也就搪塞了一番,敷衍之色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了,我不动声色的做了最后的总结,发言中除了我自己的想法,还揉进了米琪和程文耀的一些观点,前面一段是总结成绩,接下来就开始讲不足,其中有一条我是轻轻带过的,但这几句话却是这次会议的主题思想:“……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都比较辛苦,但纪律还是要遵守的,过去的就过去了,希望从今而后,大家都要守时守信……”我虽然并没有指明道姓的说,但听了这句话之后,三个人的脸上都有些不自然。

这个短会只不过起了两三天的效果,两三天之后,张立新就旧态复萌,我旁敲侧击的说过几次,但他权当了耳旁,依旧我行我素。不但如此,我分配给他的工作也开始懈怠,甚至有的时候会当面顶撞我,更要命的是,他还与程文耀打得火热,两个人都是老烟枪,张立新动不动就拉着程文耀出去抽烟,抽烟的时候两个人嘀嘀咕咕,被我撞见过几次,但见了我,两人立时就不说话了,所以我总疑心他们在背后议论我。在张立新的带动下,程文耀也开始采取消极的态度对抗我,我心里搓火,可这种事情又不能当面挑明,心情极度郁闷。后来连米琪都看不过眼了,有一天做完访谈后,我们在会议室里整理调研资料,张立新和程文耀又出去抽烟了,两人前脚刚出门,米琪就低声道:“这样下去不行的。”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