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较量作文600字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春节后,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拿出了三套方案,希望吉利方面在时尚、前卫和奢华之间确定未来产品的风格。吉利最终采纳了大家的意见,方案确定为时尚的一款。这个项目计划到2005年7月之前完成。

同年12月19日,吉利又与大宇国际株式会社等五家公司签许技术合作协议,主要负责协助吉利完成2004年上市的一款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与制造项目。与吉利合作的韩国企业包括韩国宇信公司、韩国塔金属公司等汽车行业的几个厂商,其中韩国宇信擅长汽车生产线制造,塔金属公司擅长汽车模具开发,大宇国际则从事国际贸易。这样的组合显然是吉利精心挑选的结果——韩国宇信能帮助吉利提高制造工艺,而塔金属则能把吉利车的外观改造得更为吸引,而这些正是吉利的软肋。

双方合作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新车型的外型冲压模具和有关检具零部件开发与设计,二是焊接线和有关零部件设计,三是同步工程活动和有关事项。

李书福说,“与大宇签订的协议主要是模具开发方面的合作,涉及金额达3;000万美元,而且今后的合作肯定会进一步加深。”该项目是原宁波美日汽车公司总经理安聪慧负责谈判,历时一年多,签约仪式原定在与意大利项目集团合作之前,但由于“一些细节问题”推迟到12月23日。当时约定这个项目首要的任务就是与韩国合作完成美人豹的最终设计定型及优利欧底盘优化。

2003年6月18日,吉利又与德国吕克公司COO怀特在杭州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据悉,吉利年初就已经和吕克公司开始接触,经过前后3轮的谈判,终于达成合作协议。据相关人士介绍,此次与吉利合作,吕克公司负责为吉利设计一款家庭经济型轿车,其相应消费者市场定位为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者阶层。据说将是一款代表吉利“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标杆”车型。

正如李书福所说,“技术问题我们通过全球合作,比如说我们跟德国的合作,跟意大利的合作以及韩国的合作,开发不同档次的不同的车型。最近我们还要找一些更广泛的合作,这样解决我们的技术问题。”

第三节  品牌工程

从现有品牌来看,吉利显然存在明显的劣势,一直没有走出低价车的阴影。吉利曾经想通过优利欧来逐步改变其形象,结果未能如愿。吉利再也不能只做鲇鱼,要变成一条更有价值的鱼。因为在卖鱼者眼里,鲇鱼只是一种激活工具,一旦其他的鱼都卖掉了,鲇鱼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而吉利在品牌传播方面的确存在一些误区,它没有花更多的精力去打造吉利品牌形象,而是过多地进行概念包装。

在创业初期,吉利也许是没办法去树立品牌,毕竟新品牌在消费者中间积累口碑还需要时间,但是现在要让吉利从宣传企业到树立品牌,这种看似简单的转变过程,在吉利看来确实需要一些时间。

但是品牌再造工程毕竟是吉利的头等大事。舆论普遍认为,徐刚对吉利产品线的意义,在于他确定了继续提高豪情和美日的品质以巩固市场份额的思路,而南阳的到来终于使吉利可以把握中档轿车的生产。

这个时候李书通的上海杰士达汽车遇到了麻烦。上海杰士达在2000年底竣工,第一期工程投资6亿元,建成了冲压、焊接、涂装与总装四大全新的工艺生产线,并且已形成3万辆的生产能力。2002年4月,自主研发的杰士达轿车以7万左右的价格开始销售。由于时机等各方面原因,杰士达没有拿到轿车生产许可证,经营上的各种困难更让杰士达难以为继。

吉利想到了利用杰士达来实现自己生产中档汽车的梦。

2002年8月5日,吉利全面接手上海杰士达旗下的轿车类资产。吉利、杰士达共置换了近5亿元的资产。双方约定,李书福的吉利今后集中开发轿车和小客车市场,李书通今后集中生产大客车和大货车,在产品链上形成优势互补、专业分工的格局。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4)

业内人士对吉利此举表示担忧,理由是:杰士达与优利欧的类型过于接近,目标市场几乎完全重叠,联合重组之后对吉利的意义不大。吉利通过这种方式把自身产能扩张到20万辆,从单纯的成本计算并不合算。两个基地不在同一个地方,管理成本昂贵很多;李书通为了打杰士达品牌,此前投了不少钱,现在杰士达的品牌弃之不用,这也是一种浪费;另外,杰士达已经建起了一批销售网络,这些网点归并后有的可能是重复建设。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吉利接手杰士达,李书福少不了有感情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吉利想借杰士达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在上海生产小轿车,不仅能利用上海的诸多优势,又可改变旧有形象,还多少能沾些上海产品的好名声,以企彻底摆脱吉利旧的形象。

接管后,吉利马上准备杰士达的改名换姓工作。2003年4月底,吉利将“上海杰士达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此后该公司出厂的产品一律冠名“华普”品牌。吉利还特别为“上海华普汽车”设计了具有欧洲风味的枫叶图案的华普商标,吉利高层似乎更愿意以“上海华普汽车”的形象单独出现,并着重强调“上海华普汽车”与吉利是两码事,这意味着华普汽车将以不同于吉利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一方面,把原来的老车型包装后重新上市。8月8日,华普飚风上市,紧接着华普朗风在原来的平台上经过改进后在10月8日下线,售价在8万元左右。这两款车不论从性能还是品牌定位上来看,基本上还是没有摆脱吉利车的影子。如此看来,上海华普要介入中档轿车市场的路还很漫长。

另一方面,吉利还计划把7万~15万的新车型都放在这里生产。吉利当时还决定将其第一个对外技术合作项目——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提供设计的CI…1安排在这里进行,这款由意大利合作设计的新车型定于2005年7月在此投产,寄托了吉利逐步占据中档汽车市场的希望。为此,7月13日,吉利在杰士达的基础上与金山区又签订1;500亩土地转让,总投资10亿的吉利中档车生产线开始启动。

从种种迹象可见,华普正在默默推行品牌改造工程。华普要让世人明白的是,我不是吉利的私生子,而是吉利的一个小弟弟。因为无论吉利承认与否,吉利品牌是“低价车”的事实很难改变,所以华普必须“淡化”吉利影响,这是上海华普在中档车市场生存的关键。然而华普能不能在“中华普及”?可能要到2006年才能揭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