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征伐德州时,这里本就是一个大型部族的聚落,如今驻地也为当时部落旧址。
……
均衡10年已至。
对所有子民而言,这一年最为期待的大事,便是大军的凯旋。
出征已有5年时间。
有勇士年迈的父母在盼望中离世,有刚出生的孩子已长成孩童。
如小花母亲与爬山所诞下的孩子,今年已有3岁,得吾主赐名“周继军”,也展现不错的天赋,从小就跟随小花修习语文法则,开口第一句话已是汉语。
这种情况在各部中很常见。
子民信仰均衡,崇敬真神,便要学她所赐下的话语。
汉语为均衡的通用语。
孩子们一茬一茬长成,最早一批学习汉语的孩子,如今已然长成,逐渐进入各部落的长老会中枢。
同样,语言也在成年人中传播。
总有语言天赋好的人,自学成才。
即便天赋差的,生活在这样的氛围,沐浴于吾主均衡的荣耀之下,你要不会整两句汉语,都没脸见人。
均衡10年,4月。
第6号大城于弗雷斯诺建成。
一条可供牛、马车辆通行的土路,自均衡主城,连接萨克拉门托,至斯托克顿,最后来到弗雷斯诺。
周黎安并未给大城取名。
以均衡数字编号,方便土着记忆。
毕竟,数十万人口涌入的均衡神国,其人口组成主体依旧是蛮夷。
当初修习法则的孩子们,只是极少部分,如今也变作6大城市的学堂教师,将更多的土着孩子引入启蒙开化的阶段。
文化的发展过程漫长,几十万土着人还需作为发展主体存在20年以上。
且未来南美人口涌入,又是一次长时间的转化过程。
所幸是到了那个时候,均衡至少有10万以上的孩童长成,逐渐成为均衡组织结构中的中上层,作为组织领导者,便能更好的领受神旨,为均衡带来快速发展。
不会说汉语,不得开化的土着……
那不好意思,物竞天择,唯有做底层工作了。
但在大趋势下,人们都会知晓,修习法则,汲取知识,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生活条件。
如现在那些自学汉语的成年人,他们不一定都能远眺未来的发展大势……
但就像大雨将至时的蚂蚁,出于生物本能也好,或是冥冥之中的第六感也罢,会作出相应的迁徙改变。
也正因子民不得开化,周黎安迟迟没有立下律法。
以各部自治的方式运转。
当然,变化也在悄无声息中发生。
如两部子民发生摩擦,难以判定对错,此时便会以“德高望重”者为“主持大局者”。
而这些“德高望重”的人,无不是已修习语文法则的人。
能通神祇的语言,在子民意识中是更亲近神祇的存在。
这类人足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