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谁呢?
历史上有许多擅长于解开别人心结的高手,最早的时候称这些人为“说客”,“说客”最厉害的时候能敌百万雄师,他们被广泛地运用在兵法所说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当中,是非常精妙的作战利器。
著名的说客有很多,在管仲征霸中原之前就有一个叫颍考叔的颍谷封人,动用情感感动了当时因为母亲帮助弟弟叛乱而断绝母子情谊的郑庄公,掘地见母,传为举世的一段佳话,黄泉相见的意思就出自这里。
《左传》隐公元年传记载他们的对话:“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郑庄公请颍考叔吃饭,颍考叔知道郑庄公对之前的毒誓已有悔意,于是故意把饭食中的肉挑出来,说是要带回家给母亲吃。这样纯孝的举动感动了郑庄公,派人掘了一条地道,在那里见到自己思念已久的母亲。
后来,在秦始皇的时候,有一个叫茅焦的人模仿了颍考叔的事迹,说服秦始皇嬴政和帮助自己情人■■造反的母亲言和。说客原本活跃在各国政治事件里,到了战国才逐渐转入军事领域,在秦国征战的年代就有12岁的甘罗说下赵国五座城池,而说客里面最厉害的人物在我看来,既不是谏逐客令的李斯,也不是说六国合纵的苏秦,而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史记》中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能够用一张嘴改变整个国际政局,难道不是一把利器吗?
管仲此刻就需要这么一个人去“说宋”,左思右想,合适的人并不多,那个年代的人,口才还没有练到很精妙的地步,谁呢?想到了大司行宁戚,这个人是靠唱歌和说辞才进入齐国政府的,嘴巴上的功夫比较厉害,很多时候,我们混淆了一个事实:博学多才并不等于能说会道,“说”在孔子那里就是一门单独的学问:言语。
宁戚这个人原来是放牛的,在放牛前具体做过什么就不大清楚,他自己也不说。他是卫国人,当初是听到管仲“请以游士八十人,奉之车马衣裘,多其赀帛,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这么大型的招牌启事,才来到齐国。后来,还有个仲敬,也很有学问,是田常的祖先,可惜后人厉害到分割了齐国。宁戚这个人也跟曹刿一样通过正规途径做官,或许嫌那样升得太慢(许多聪明人都有这样的毛病,管仲也是,做小官多次也没有升上去,反而被踢)。等到有一天,齐桓公出门经过,他就叩着牛角,大声地唱了一首歌,歌词大致是这样的:“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又不是聋子傻子,唱那么大声,在那个年代能唱出这么有含义的歌的人一定很有学问,不像现在的歌曲是通俗的。经过面试,齐桓公很欣赏他,连夜拜了大夫,相当于部长级的官职。
虽然说做了那么大的官,但是有不少人嫉妒,特别是坚貂,讽刺他唱个破歌就能做大夫,有时候又说他是间谍,甚至建议齐桓公去卫国查他的底,这些都被仁贤的齐桓公聪明地否决了。而宁戚虽然一直暗暗在努力做些事情来证明自己,但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
套话
这天,管仲把他叫了去,想试探一下他的意思,因为“说客”这项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一般最终只要两个结果,要么成功,要么被对方杀了。后来秦始皇就杀了27个来说服他和母亲赵姬和好的人,茅焦是第28个,没死,28个说客只活了他一个。很少人会愿意去做这种工作,只有像苏秦那样穷怕了的人,饿也是死,不如去试试,后来说了六国,做了六国宰相。
现在宁戚愿不愿意呢?管仲心里没有底,如果他直接问,恐怕宁戚不敢不去,如果去了,心里不愿意,不能尽心,那么就未必能成功,反而害了一条人命,丢了一个人才。
等宁戚到他那里的时候,他故意唉声叹气,宁戚就问:“何事让仲父如此忧愁?”
管仲就把对宋国作战的形势分析了一下,说:“势均力敌,恐怕是一场恶战,胜负未定,可是不打,又没有什么好的对策。”
宁戚“呵呵”一笑,拱手道:“这有何难!这场仗不用打,以宁戚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下宋!”
“好!”管仲从座上激动地站了起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入围”了,拱手送宁戚出去,让他明天就这样跟齐桓公说。
宁戚为什么这么爽快地就“入围”了呢?宁戚并不是不知道管仲在试探他,也不是不知道说客的危险性,但是他需要这么一次机会,去建立一次功勋,消除别人对他的言论,名副其实地坐在大夫的位子上。他和以前的管仲一样,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在许多人的理解里,机会就是很顺利的成功,然而机会只是一道门打开了,里面具体是什么,谁都不知道,有可能是成功,有可能是死亡,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如果你不进去,那么这扇门将关闭,你离成功更加遥遥无期,只有通过这扇神秘的门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成功。哪怕里面是一头猛兽,宁戚也义无反顾地走了进去。
在炎热的夏日里,管仲望着他,内心在祈祷。宁戚一个人离开了齐国大营,坐着小车,带着坚定的勇气来到了宋都睢阳,殊不知宋桓公已经布下杀局,这段事情在《左传》中没有记载,只流传于野史当中。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宁戚说宋桓公(1)
杀气
宁戚到了紧闭着城门的睢阳城下,递上了由管仲亲笔写的信件,要以一张嘴巴说动耿直的宋桓公投降献罪。
宋桓公早就得到消息:齐桓公率着三国的兵马和周王室的钦差单伯已经压在宋国边境,准备攻打,几天也没有开战,却派了一个使者过来,分明是来劝降的说客,想凭一张嘴说服他。他心说:哪有那么容易屈服的男子汉!哪有那么容易就投降的国家!
他看完管仲的信,讥笑地问自己得力的谋士戴叔皮:“管仲这个人真有趣,不打不骂,派个使者来说有良言相告。而且派来的这个人叫宁戚,好像没有怎么听说过?”
一般有才能的人在国际政界应该都是有所耳闻的,特别是能派出来做强大外交的说客,这样的人物一定是不简单的。当初为了暗地里救管仲,鲍叔牙就派了很有能力的僖朋出使鲁国,这次却没有派他来。
戴叔皮倒是派出耳目去打听过这些事情,知道各国的政府官员的内幕,便回答:“宁戚是一个牧牛的村夫,被齐桓公刚刚提拔为大夫,一下子能做到那么高的职位的人,肯定嘴巴上有点功夫。”
嘴巴上有点功夫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溜须拍马的高手,死的能说活;另一种就是铁嘴铜牙,引经据典,在推理、逻辑和心理上使人很难取胜,甘拜下风。
哦!宋桓公心说:原来是这么一个人,那我要好好整整他,让齐国知道不用一兵一卒想拿下偌大的宋国,没门!于是,君臣就商议对策,戴叔皮建议设下个杀局,戴叔皮曾经出谋帮助宋桓公攻入国都取得国君宝座,是宋桓公很信任的大臣。
宋桓公说:“就用此计!”
拿着明晃晃大刀的武士埋伏在两边,“引绅”为暗号,“绅”就是古代衣服上系的腰带,等齐国的使者宁戚一说错话或者被问住了,宋桓公就手抓着腰带挥挥,两边的武士一拥而上,把宁戚绑上,要么杀了,要么打一顿,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