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民国大文豪会8国语言 > 第58部分(第4页)

第58部分(第4页)

于是,有关《射雕英雄传》这类小说属不属于新文学的争论在上海的报纸上争执不休。

郑震铎向林子轩诉苦,认为林子轩提出的观点是对的,但太过超前了。

等到新文学打倒旧文学,或者是新文学占据上风的时候再提出这种观点,新文学就能以胜利者的姿态来评判和理清旧文学中的精华和糟粕了。

现在新文学才刚刚起步,这种提法无疑给旧文学提供了反驳的论据。

林子轩只能安慰他,新文学是社会的大趋势,这点艰难算什么,咬咬牙就过去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属于新文学的。

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反正又不需要他和旧文学作斗争。

对于报纸上的争论,林子轩也翻看过,有不少批判他的文章。

有人认为林子轩让学生不迷信权威,可他把自己塑造成了新文学的权威,让学生迷信他那一套,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还有人觉得林子轩提出的解决办法完全无用,只是拖延之策。

所谓的实践,不过是把问题交给时间来评判,几十年后自然知道谁对谁错,那大家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干等着好了。

这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实践不是干等着,而是不断的争辩和验证,从而得到真理。

更有人认为林子轩讲述在美利坚的往事固然值得称赞,但也说明他骨子里有着贪腐享乐的思想,这种人留在新文学队伍中是一个隐患,应该尽早清除这颗潜在的毒瘤。

林子轩对此没有做出辩解,因为有一拨人正极力的为他辩护。

以徐至摩为首的新月社成员在这次争论中非常的活跃,坚决的站在林子轩这一边。

徐至摩还用深情而浪漫的笔调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和林子轩在纽约的那两年》。

第一百四十章 第一次播音

在这篇文章里,徐至摩回忆了他和林子轩在纽约的生活。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的曼哈顿区,是纽约最为繁华的城区,不仅有金融中心华尔街,还有艺术街区百老汇,其他商业建筑更是比比皆是。

可以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很容易陷入那种纸醉金迷的环境中。

林子轩在那段时间到剧院看话剧、看电影、出入娱乐场所,过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崇尚西方的文化和制度。

在当时或许是一种迷失,但从现在看来,这应当是林子轩文学创作的源泉。

徐至摩认为正是那段时间的生活,让林子轩深入的了解了美国的文化,从而创作出了西方式的小说,也正是在那段时候看了大量的话剧,才能写出如《日出》这样的剧本。

百老汇是美国的艺术中心,林子轩在其中吸收了养分,这是他创作的基础。

所以说,如果没有在那段时间迷失的林子轩,也就没有后来在新文学领域大放光彩的林子轩,那是林子轩不可割离的一部分。

当然,在叙述了和林子轩的深厚友谊后,接下来,徐至摩也顺便提了一下自己在美国和英国的经历,以及他结交的那些社会名流。

林子轩看过之后非常满意,他自己都没想到还能这么洗白。

如此一来,那段黑历史成了他写作的源动力,是他骄傲的资本。

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这一点值得学习。

而且,有帮摇旗呐喊的小弟感觉很不错,怪不得鲁讯和胡拾身边都有一拨人呢。

一旦有论战,自己先不出面,让小弟们冲锋在前,在紧要关头,自己再发出致命一击,这才是做大哥的风范。

林子轩甚至有把新月社做大做强的冲动。

什么文学研究会,什么创造社,什么语丝社,一路碾压过去,唯我新月,武林称王。

好吧,这只是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