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主办的小姐还很高兴地告诉我,门票被索取一空,会场必定人山人海。
然而真实的状况远超乎想象,我到会场前已有一位教授级的人物在台上演讲了,原来他们把两场演讲排在一起,要听众连续参加长达四个小时的讲座,这种做法确实高估了听众听课的能耐,恐怕只有直销集团的讲座,可以让听者无怨无悔地支撑这么久吧!
更糟的是可以容纳千余人的会场只有小猫七八只。不是说一票难求吗?主办人也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天气太热了吧!打电话来要票的人真的很多……”
跟“不可能”赌一赌
我真佩服台上这位教授,他可以完全不管台下反应,一个人用让人听得不太清楚的国语一直讲下去。听众们大多睡着了,因为有三分之二的听众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家。
场面实在尴尬,我真的很想逃走。
两脚不断地想往外逃,只靠奄奄一息的理智把自己拉回来。
最难熬的一瞬间,在于上一位演讲者下台的时候,竟然一点掌声也没有。主办人要我马上接下去讲,我实在不忍心疲劳轰炸那些昏昏欲睡的老人家。这时,有一个声音开始对我说话:“照原定计划讲吧!就当它是一个考验,如果你可以顺利讲完这场演讲,任何一个场面都不会为难到你!”
就跟“不可能”赌一赌吧!我决定尽力,不管有没有人听,我的热诚不能因为没有掌声而褪色。
急难时拔刀相助
我完成了这场最无法承受的演讲后,有一位老先生走过来,以浓重的乡音对我说:“小姐,我不认识你,你叫什么名字?你讲得挺不错的,本来我只是进来吹冷气睡个午觉,没想到听你讲故事还很有趣!”
还有位老太太走过来拉我的手:“我以为进来会看到连续剧的女主角呢!你在里面演什么角色?可不可以告诉我?”
我很感谢那个在急难时拔刀相助的“自己的声音”。果然在此后,就没有任何局面难得倒我,包括被我视为是“横跨两岸最大挑战”的上海复旦大学演讲,和多年前那场演说比起来,难度也不到五分之一,我成功了。
虽然有些尴尬和不满,还要露出微笑、表现出水平,才是演说者最大的挑战。
我一直很感谢那场没几个人来听的演讲,它仿佛是命运别出心裁的安排,让我明白,原来在危急时刻,我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安抚自己,且选择一条必须走的路。
我明白:因为我改变了态度,环境变得不再那么不舒服。当环境无法改变,就和自己玩个游戏,改变态度吧!
给自己温柔的鼓声
想活得好的人,会用温柔而有条理的声音引导自己。给自己温柔的鼓声,行进的节奏才得以安稳而有力,不会迷失在其他的杂音里。
“如果你和一大群人一起行进,而你的步伐与节奏完全不同,那必然是因为,你听到完全不一样的鼓声。”
这一句话,从年少时开始陪伴我,再三玩味,还是很有意思。
“我很想当个不一样的人,很想突破现在的样子,问题是,我没有听见不一样的鼓声啊!”有人这么问我。
我想,鼓声只是个唯美的形容,大概会让人想起天使在耳边奏乐,使你想象有人在耳边指点迷津吧!
其实,鼓声来自你的心里,打鼓的棒子也牢牢握在你手心,节奏须由你完全决定。也许刚开始荒腔走板,但坚持久了,总会有些心得,敲击出一些动人的声音。
如果你喜欢看名人或伟人传记,一定可以归纳出一个重点——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特立独行,就是因为他们听到了不同的鼓声,有一种对自己说话的能力。
试着对自己喊话
例子不胜枚举,历史上每个当开国君主的人,都曾经像项羽一样对自己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才能驱策自己走上那条“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一般人看来绝对不可能的道路。
大家更熟悉的例子是,从前小学课本里的伟人从小看鱼往上游游,就会对自己说:鱼尚且要往上游,何况是人呢?
不管这个例子是真是假,成功的人总会自己发出声音来勉励自己。
成功的运动选手总是很会对自己喊话。我访问过一位撞球冠军,他的方法是叫唤自己的名字:“你一定打得进这一球!”
世界级的溜冰选手关颖珊则会在紧要关头对自己说:“这是你仅剩的一次机会,如果你不想在失败后懊恼,就必须放手一搏!”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常对自己喊话:“小心判断!做生意,成功九次,失败一次,等于完全失败,不管你以前成功几次,这一次都不能冒失!”
连在一家小小的牛肉面店都看过老板贴了一张压克力告示板:“我们要以亲切的微笑服务顾客,不在店内说其他同事的坏话,不可以钩心斗角!”里头连老板在内只有四位员工,老板却把内部规章如此白话且透明化地贴在墙上,让客人忍不住对这种直接坦白的精神喊话莞尔一笑。
心灵的灵魂导师
其实人人本来就会对自己喊话。仔细感觉,你会发现,总有一个声音不时跳出来对“自己”说话,好像我们的灵魂导师。
只不过有人给自己的声音很严厉而没有创意,不时对自己说:“笨蛋!猪啊!连这个你都做错!”或是“唉!如果连这个你也做不好,去死算了,没有用的东西!”“这个很难,你一定做不到……”
用这种声音对自己说话,怎么可能跨出自信的脚步?
想活得好的人,会用温柔而有条理的声音引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