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九一八全记录读后感 > 第3部分(第3页)

第3部分(第3页)

张学良想得太天真了。沈阳沦陷后,东北军第七旅在十几天之内撤退到锦州。

9月23日,张学良下令将东北军政中心西迁锦州,并指示军政两署:“一切问题由地方政府出面解决。”两署的实际工作,由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主持。

尔后,吉、黑两省也建立了抗日政权,与日本建立的伪政权相对抗。

10月中旬,第七旅撤退到北平郊区。与此同时,在辽宁的其他东北军部队除了降日外,也纷纷奉“不抵抗命令”,辗转入关。

张学良在给上海抗日救国会的电报中痛心疾首地说:“学良守土无方,罪行山积,许身为国,勿计其他,一息尚存,誓与日寇周旋,大敌当前,愿与共勉。”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七年一月四日

“催促三国干涉的张学良政权之阴谋活动”

(电通北平3日发)

张学良一方面让出了锦州,另一方面促动英、美、法三国,企图靠其干涉收回失地,秘密促动它。东北军首脑部相信实现的日子不远,没着慌。

但是,事态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发展,张学良寄希望的外交努力最终落空。不抵抗断送了整个东北,张学良也由此替蒋介石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受到各界舆论的奚落和谴责。

60年后张学良在对日本NHK记者谈话中坦然承认当初判断失误。

张学良说:“对九一八事变我判断错误了。之所以我后人骂我,国人骂我。我说你骂我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我是一点不服,不认这个账的,我没有错。可是你要骂我是封疆大吏,没把日本的情形看明白,那我承认。我为什么判断日本不能这么做,因为这么做对他不利。我这个人是胆大妄为的,假如我真知道日本人要这么办,我当时可能,我跟日本人要拼的。”

但是,张学良1990年在台北却又对美籍学者唐德刚说:“九一八”,“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不能诿过于他人。我的过,就是我的过”。

事过60年后,张学良还替蒋介石背着这个骂名。

。 想看书来

国难降临时的不抵抗命令(2)

不管有多少条理由,张学良作为一个封疆大吏在敌人进家的时候,强盗入门的时候,拱手相让,怎么说都是难辞其咎,尽管张学良在此后幡然醒悟了,但九一八事变与他之间的瓜葛,永远如影随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了在满蒙的生命线

还在日本相当闭塞、落后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创造了秦汉雄风、大唐盛世,即使到了明代,还曾有三保太监下西洋的举世壮举。

中国的强盛,曾经令日本仰视。日本海盗袭扰中国海疆的年月,中国的文臣武将们以鄙夷的目光讥笑他们为“倭寇”。

然而,历史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斗转星移。日本通过变法维新,奇迹般地在东亚一隅勃然而起。

中国清王朝国力的日渐衰弱,无心留意日本的跃跃欲试,但中国这块“肥肉”,已经令其垂涎欲滴。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此后,日本与中国反目成仇。

这是一部以黩武扩张为根本出发点的侵略史,每一页稿纸上,都滴淌着中国人的鲜血。

武装侵略台湾、抢占琉球群岛、挑起甲午战争、逼华割地赔款……日本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着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强弱,在时间斗转中发生了惊人的易位。

19世纪末,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日趋嚣张。

在这种背景下,“大陆政策”的出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征服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国策”,字里行间充满着血腥的味道。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犯下了滔天罪行。单是在攻占旅顺后,进行了四天三夜惨绝人寰的杀戮。一丘黄土,埋葬了18000名冤魂。洗劫过后,全城仅幸存36名抬尸队员。

这就是天皇所标榜的“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巨大的胃口引起了其他帝国主义强盗的恐慌。

慑于实力所限,日本政府接受了俄、德、法三国的“劝告”,但却宣称“三国完全让步,对于中国一步不让”,清政府只得用白花花的3000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半岛。

剜却心头肉,来补身上疮,沙俄自恃赎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