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古代做夫子晋江文学城 > 第110章 惟有读书高(第2页)

第110章 惟有读书高(第2页)

会试的时间在二月初九,也就是说他必须十二月份出发才能够赶得到会试,但十二月份天寒地冻的,北方的水面估计都已经结冰了,有可能会将港口封闭。

如果那时候再出发的话,可能会延误时间,到时候恐怕赶不到会试。而且说实在的,赶路途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精力去看书,呆在船舱里难免头昏眼花的。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南北差异。南方遣词用句的习惯和北方必然有些出入,他掐着时间到的话,什么情况都不了解,难免会有些不适应。

综上考虑,楚辞想要在十月的时候就出发。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就能到达京城,那时候的天气没那么冷,应还不至于封闭港口。

到时候他就租个院子,或者买个房子,呆在京城好好的读上两三个月的书,把握也能更大一些。

楚家人听他分析,也说不出什么话来。这方面他们根本不懂。听楚辞这样说,便知道他心意已决,只是可惜,今年过年的时候,他们就要分隔两地了。

楚母抹起了眼泪,楚辞劝慰道:“娘,您别难过了。这次孩儿去考试,若是金榜题目,当了官儿,我就把你和大哥他们全都接到京城里去,以后咱们也当一当城里人,说不定还能见到皇上呢。”

楚母被他逗笑了,说道:“你惯会哄娘开心的,京城那种地方,哪里是我们可以去的。到时候还给你惹了麻烦!我啊,就在这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还有你爹。你大哥这人我也知道,他们俩也是不习惯的。你以后要能出头,别忘了带携一下小远,这孩子自从读了书,我觉得越来越有你小时候的影子了。”

楚辞连忙答应下来,但他心中却想,他如果开口要接他们进京,必是有能护他们周全的法子的。

……

定好了十月初一启程,这几天楚辞还要将家中琐事打理一下。

上次冠礼的来宾,家中亲戚那边,自有礼簿记录,走的是整个楚家的名义,不用楚辞出面去还人情。

但是那些官员,夫子和同窗,却要楚辞自己打点了。还有不请自来的乡绅们,楚辞看了他们的帖子,又打听了一下传统,才知他们筹谋的是田地一事。

成为举人之后,可以免除的徭役人数高达数十人,而且名下田产也再无限制,无论多少,全都不用纳税。

一般来说,中了举之后,就会有很多富商乡绅过来结交讨好,为的就是将自己名下的田地挂在楚辞那里。有时候一个举人名下,能挂几千亩良田。田地挂在他那里当然也不是白挂的,什么房子店面,娇妾美婢的,只要你想,他们都能给你弄来。

但是楚辞却不想和他们做这种交易。朝廷到了后期会出问题,有一定的原因就是这个纳税的问题。朝廷的财政就是由税收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税收,拿什么去赈济灾民,重建灾区,又拿什么充当军费,养那数十万精兵呢?

朝廷自然不可能向世家大族或者士子下手,于是百姓们的税收越交越多,由原来的得十税三,变成了税四,税五甚至更高。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最终还是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境界,怎么能不叫人心生反意?

楚辞是现代人,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成为这样的推手,所以乡绅们的帖子,他都是看过之后,就扔到一旁的。他们送来的东西,也都悉数退回了。

楚辞家亲戚不多,他已经调查了一下各家各户的田地数目,并且将这些田地,纳入了自己名下。但他也不会养大他们的心思,他对楚广说,每家亲戚的免税田地都在二十亩以内,若是田地超出这个数的,超出的部分还是得正常交税。

至于村中的田地,楚辞没有纳入名下,而是花钱购买了两百亩良田充入楚家族田之中。

楚家族田交由村中之人打理,每年打理所得,需取出四分之一的量交由村长。村里若是谁家糟了难,或是贫困学子读不起书的,都从这里面出钱扶持。而且村中的老幼,每个月都可以去村长那里领取定量的粮食。

这一举措,既可以帮助村人减轻负担,也不至于让他们养成好逸恶劳的性子,可谓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楚辞还捐出五十两银子改善村中的教学环境。并且设立了一个奖学金制度,用来鼓励村里的孩子们进学,钱款每月从族田里拨付。

钱款拨下去的当天,张老夫子就上楚家来了。

楚辞有些奇怪,这个老头不是一直都瞧不上他吗?言语之间经常都会透露出一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怎么这会为了五十两银子就来了?

他这样想着,还是恭恭敬敬地把人请进了门。毕竟这老头是他的蒙师,这跑也跑不掉。

“我今日上门来,是为了感谢你对村里的学堂的善举。这些年来,村中适龄孩童,入学的人数日益减少,他们皆是为生计所苦,我们也没有办法。今日你去村长那里一说,想必来年入学启蒙的孩子会比往年更加多!”

“我终日为这些事所烦扰,无奈没有办法,即使去村民家中劝导,也无济于事。你也许只是随口一言,改变的却是我们长溪村后人的命运。所以,无论如何,老夫今天也要摈弃之前的嫌隙,来向你登门道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