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买宋plus还是宋plus dmi > 第九十三章 太祖的离奇死因(第1页)

第九十三章 太祖的离奇死因(第1页)

这就是大宋,既怂又不怂,既富强又软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结合体,很奇特的国家。

整个国家的军民都不喜欢打仗,喜欢做生意,爱用软刀子割肉,类似货币战争这种东西才是他们的最爱。

所以先后拖垮了大辽,西夏,后金,这些国家的军事实力一开始都比大宋要强,可最后却都在宋朝的金钱攻势下土奔瓦解,没一个撑了下去。

若非遇到不爱钱,就爱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的蒙元帝国,说不定都还能撑下去。

所以不得不说,人民币玩家就是牛,从古至今都一样,谁有钱谁就是大爷。

除此之外,除了军事上让人有些诟病外,大宋朝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缺点,当然,开国的时候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不算。

因为那是一场几乎完美的政变,既没有流血牺牲,也没有引发文明的倒退,甚至还带来了社会的进步,比之其他朝代开国时的腥风血雨,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无疑要文明的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在公元九六零年,后周禁军最高指挥官之一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然后率军折返,几乎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政权。

整个过程中,除了禁军二把手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及其妻女被杀之外,无人惨遭屠戮,这在古代改朝换代是不可想象的。

就算不是改朝换代,就是一个王朝内部的权利更迭,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当年,正是新年正月伊始,汴梁的城门外静悄悄,城内市不易肆,依然喧嚣,可原来的后周显德七年年号,就已经被改为北宋建隆元年了,并没有照成多么大的波澜,对此大家就仿佛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并没有搞什么反对的游行示威,也没有什么人对此进行口诛笔伐。

虽然几乎无人相信太祖皇帝赵匡胤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手下的将领强行拥戴为帝,还接二连三的推辞了好几次。

几乎所有的学者专家,包括江湖写手,甚至是历史掮客,都一致认为这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精心谋划的一次政变,至少,是他授意鼓励手下的将领这样做的。

但是,大家并没有对这位篡位者有过多的指责,不管是成王败寇的畸形信仰也罢,亦或是铁肩担道义的准奏也好,历史对这位阴谋篡位者并没有过多的指责,反而充满了敬意和崇仰。

因为当时的情况很复杂,柴荣不幸死的早,时年只有七岁的小屁孩柴宗训在灵柩前即位,由于年纪太小,导致人心浮动,政局不稳,谣言四起。

再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大家对于这样一个小屁孩根本就不感冒,唐末武将专权的例子就在眼前,所以各地武将都蠢蠢欲动,有着跃跃欲试取而代之的冲动。

所以赵匡胤兵变一半是真心,一半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他不取而代之,有的是人站出来取而代之。

这可不是作者菌胡说的,而是河南大学文学院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这样说的,他说道:

“如果赵匡胤不取,那很可能就被李重进、张永德或者什么王匡胤、周匡胤取走,无法想象他们建立的朝代是什么样子。”

“有可能更好,也极有可能是继后周之后的第六代,并且还有可能开启第七、第八代,乱世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更加的民不聊生。”

“而赵匡胤的话,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具备一国之君的综合素质: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等,历史选择了赵匡胤,这是历史的幸运。(《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

也不得不承认,赵匡胤的确开启了古代中国一个文化最鼎盛的时代,一个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一个物质生活最丰富的时代。

而宋王朝最显著在军事上的失败,也就是没有夺回幽云十六州,这大抵也怪不到他的头上,因为那时他已壮志未酬身先士死了,代替他主持北伐大局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

至于宋太宗这个人的话,就比他哥哥差远了,伟大的人民领袖***曾这样评价过这位宋朝的第二位君王,他说。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其实并非宋人不省,而是宋太宗这家伙不省,好高骛远,又眼高手低,明明是个军事上的低能儿,却又偏偏喜欢“亲授布阵图”,这就没得玩了。

比如高粱河兵败后,守御契丹第一次南侵的满城之战中,刘延翰因为听从了部下的建议,没有按照他的“阵图”将军队分散星布,而是合成前后二阵,并遣人到契丹去诈约降,最后一举击溃了辽都统韩匡嗣的大军,斩首万三百级,有效遏止了高粱河大败后的颓势,此战后宋辽仍以旧三关,也就是益津关、瓦桥关、岐沟关为界,维护了国家尊严。

就说明此人微操水平相当不合格,和未来那位常凯申领袖有得一拼,越操越乱,瞎**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