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疑虑,一直到阿冉带着一捆干肉条与若干礼物作为束修,才算云开月明了。
褚云驰回县衙之后,先挑了之前积累的案子来办。宁远小地方,略荒凉些,人也少,没有什么大案,怎奈颇积累了一些旧案,还有上任,前几任县令留下的烂摊子,他也要处理一下。又有听说要整顿县里,而特地来上门击鼓的百姓,一时褚云驰也颇为忙碌。
当跑腿儿的小吏说,门口来了个孩子的时候,褚云驰还以为是来打官司的百姓。听小吏说那孩子姓王名冉,是前来求见拜师的,才忽地笑起来,衣裳也没换,就去正厅见他了。
原来这女人是打得这个主意。
褚云驰边笑边摇头,也知道庄尧是在示好,可此时他也无心算计这些,只是颇有些念着王冉。这孩子是个有灵气的,无父无母,一帮人拉拉杂杂地把他带大,竟没有长歪,褚云驰虽没说过,心里还是觉得有自己两分功劳的。他也年轻,还未曾婚娶,更没有孩子,倒是真心喜欢王冉。
当初他与半戟山那点儿旧账,还是王冉惹出来的。
王冉是个弃儿,被女大王救了之后便一直养在山上,长到四岁上一场大病差点儿死了,若没有那女大王不讲章法地绑了褚云驰来给他治病,许就没有今日的王冉了。
那会儿半戟山与狮虎山缠斗不休,与王冉亲近的苍莩也不得闲,罗绮自作主张,也是怕王冉旧病复发,就把他放在褚云驰身边了。一来二去也是养出感情来了,一年又三月,就是养条狗子,也舍不得杀了吃肉的。
王冉天资聪颖,读书识字,礼法规矩,都是褚云驰一手□□出来的——便是在京城,褚氏子侄都未曾得他如此费心。依他本意,是打算搅和了半戟山与狮虎山后,把这孩子带走的,不想计划中断,与王冉分别,倒也是让他颇有惆怅的。
于王冉,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进门就大喊了一声“先生”,眼睛水汪汪的,声音都打颤了。
不想褚云驰见到他,却是拿起一卷手稿,在他肩上敲了几下:“喜怒不形于色,我教过你都忘了?”
王冉抹了抹眼泪,又笑了:“弟子不敢。”他这一笑,惹得褚云驰也勾了勾嘴角。
见他笑了,王冉这才把手里的东西交给身旁的女子,老老实实地跪下叩拜,行了个标准的拜师礼,又奉茶。
褚云驰啜了一口茶,见他身旁只跟了一个女子,也有工夫关心这小弟子了:“怎么独自前来?”
他话音刚落,那女子,阿冉,带他们进来的小吏,一时间齐齐看他。褚云驰放下茶杯,还想问句怎么了,对上那女子的视线,顿时怔住了。
这哪儿是什么侍女,正是半戟山那个女大王!小吏家住的离小王氏家不远,是见过庄尧的,自然认得。刚才见是庄尧来还吓了一跳呢,这会儿见自家县令也是一副吃惊表情,便想笑不敢笑的,立在一旁憋得打颤。
褚云驰脸色十分不好——那女土匪进来也没说话,戳在那儿让人还以为是山上侍女呢。
褚云驰大族出身,不习惯没事儿盯着个女子看,自然没有认出她的脸儿来,且她今日装束,与平日那个嚣张的女大王相去甚远,一身湘妃色长裙外罩鸭卵青的半臂,并无半点刺绣,只有织进去的暗纹,远看只觉得料子好一些,并不张扬显眼,发髻也是寻常样式,又重画了眉,不意竟透出几分温婉来。
只不过她一开口,那份温婉就一扫而光了:“我听说,褚先生自幼便是神童,但凡书籍看过就忘不掉,看来是拿着记人的精神头儿填补到识字上了吧?倒也是个窍门儿。”
庄尧虽没有王幼姜那么横,毕竟也不是三从四德培养出来的“淑女”,本来褚云驰看到阿冉的时候,神情是十分柔和的,庄尧还感动了一点儿,不想人家把她完全给无视了!
她不过是因下山去见小王氏,故意打扮得柔和一些,不想被褚云驰无心刺激了,什么意思呢!好歹也是仇敌,错眼就忘了!于是一时没忍住,呛了一声。
她说这话时是笑着的,本着“我生气也要先给你添堵”的原则。不想阿冉看着庄尧,认真地补了一刀:“我若是也想又过目不忘的本事,是不是也不能记人呀?”
庄尧又没忍住,噗地笑了出来。
天地良心,褚云驰真不是有意忽视她,只是一时没认出罢了,也并不是忘性大——虽和解了,也算半个仇人,要真是忘了,那得多大的心?褚云驰又不好解释说我以为你侍女,不理会她又有点儿憋气,好一会儿才想起阿冉还跪着呢,便冷着脸说:“快起来。”
山大王与县令和解之后的第一局,大王胜。
此后,阿冉倒能常常下山了,不过每次陪着他来的再不是庄尧——作为一个山大王,庄尧还是很忙的。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下这几章里的数字。
检括又叫括户,是因为井田制瓦解以后,很多赋税都是按照每户多少交的,当然也有按照人□□的,所以有人口和户数两种数据,每户大约五口人不算多,所以文中有时候出现几百户,看上去挺少的,其实按人口算已经挺多啦。
束修大家都知道,就是拜师的礼物,从孔子那会儿发展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