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她的确不安。
&esp;&esp;她们被调教得太敏感了,她们的以前,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司轩一开始请太后回宫是为了收拾那些没事找事的御史。
&esp;&esp;要说御史台这个部门实在是不可或缺又恨不得他不存在。
&esp;&esp;御史最早就是一个负责记录的秘书。从秦朝开始,御史可就不仅仅是负责记录历史的小秘书了。
&esp;&esp;而是开始担当监察一职。
&esp;&esp;掌记录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管理图集文书。
&esp;&esp;还监察中央地方官吏,诸侯。
&esp;&esp;监察军粮供应、河道修缮、农业生产、市场秩序。
&esp;&esp;基本上整个国家,没什么不能监察的,只是分工不同。
&esp;&esp;另外,作为一个明君,司轩倒霉的遇到了所有明君都会头疼的问题——劝谏。
&esp;&esp;一个君王若是铁血霸道,独断专行,那么御史在上书指认君王错误的方面会悠不少,毕竟不怕死的还是少数。
&esp;&esp;可若是君王走温和路线……呵呵。
&esp;&esp;人善被人欺啊。
&esp;&esp;其实上个奏章“劝”皇帝干嘛干嘛的,这是每个大臣都有的权利。
&esp;&esp;不过为了耳根子清净一点,除了御史以外的大臣上奏“劝”的时候,都被司轩削过一顿了——爱卿很闲?我看xxx(所属单位)明明很忙的嘛,你怎么还有空管朕的闲事?尸位素餐?太好了,你别干了。
&esp;&esp;规劝皇帝德行的任务就被司轩集中到了御史手里。
&esp;&esp;后宫子嗣缺少,皇后若是出来平息这种风浪是站不住脚的,只有太后有这个资格把这嘴巴子抽回去——我儿子生多少管你们屁事。(内涵是如此,原话绝对不是。)
&esp;&esp;太后回宫后,除了休息和调养身体外,主要都是在解这五年内的情况,无论是宫内和宫外。
&esp;&esp;等了解好了,又因为席家姐妹牵涉到下毒的事情暂停了几天。
&esp;&esp;不过现在都尘埃落定了,自然把最初的计划开始提起了。
&esp;&esp;这宴请也是分批的,先是找太后同辈的关系亲近的诰命夫人叙叙旧,不少人都是太后的姻亲以及当年的闺蜜圈。
&esp;&esp;然后是宗室的,再然后才是大臣们的。
&esp;&esp;宴席也很简单,普通的饭菜,并不是做得很奢靡,不过宫中御膳,再普通那也是又好吃又好看。
&esp;&esp;不过吃御膳的诰命们却是吃得咀嚼如蜡,如鲠在喉,一头冷汗。
&esp;&esp;回家纷纷和自己的丈夫儿子说说一二三四。
&esp;&esp;顿时本来因为吐蕃圆润了而有点闲的御史们以及迂回得“劝谏”的大臣们又安静了。
&esp;&esp;太后暗示:子嗣多寡乃是天定,众大臣是否逆天而行?
&esp;&esp;太后暗示:后继之君问题大墨自有律法,众大臣是否有意煽动皇子内斗,坏我大墨江山?
&esp;&esp;太后暗示:我这个做母后的都没对皇帝说什么,你们是对我这个太后不满吗?
&esp;&esp;太后暗示:皇上请我回宫,就是为了你们,若是还不顺着这个台阶下,等着你们的就不是我的宴会了。
&esp;&esp;不少人都被这连环暗示吓到了。尤其是前三个大帽子,谁都担待不起。最后一个暗示更是往他们头上泼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