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时代征途 > 第55章 油茶基地立项(第1页)

第55章 油茶基地立项(第1页)

两天后在南征乡政府的会议室里,气氛庄重热烈。

王国卿与朱总坐在主席台,手中的文件翻飞,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随着最后一份文件的签署,朱总站起身,伸出手与王国卿紧紧相握。

“王乡长,这次合作,我们深投实业将全力支持南征乡的发展。”

朱总的声音铿锵有力,笑容灿烂。

王国卿紧握朱总的手:“感谢你的信任和支持。这两个项目,茶油基地和南征米酒厂,将成为我们南征乡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南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

王国成看着这一幕,很是欣慰。这个茶油基地项目能顺利签约,很大功劳都要归功于王云山,就是他提出的建议。

两天前,来自深城的客商朱总和他的随行人员,在王国卿的陪同下来到了南征乡考察。

“朱总,南征乡是来阳市的西大门,与新宁县的银田镇隔春陵河相望,距市区15公里。相传明末吴三桂曾率兵安营扎寨于此,意在此建都,故而得名"南征城,以后此地沿用这一名称。”王国卿向朱总介绍道。

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朱总与王国卿一同参观了南征乡的农田、果园以及一些特色产业基地。他们还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朱总对南征乡的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很是赞赏,考察了米酒作坊。表达了对建设酒厂的浓厚兴趣。

晚上,王云山拉着小叔来到大院。

“小叔,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考虑在此次招商计划中增加一个茶油基地!这样一来,不仅能利用村子里丰富的油茶资源,还能给村里人增加收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后油茶市场肯定很有前景!”

茶油,是来阳除煤炭之外的又一大特色资源。是传统优势产业,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仅老家车河村,后山都是绵延不断的油茶树。春天茶树长出的叶果可以直接吃,茶花还可以吸食花蕊中的蜜汁。

每年的十月,家家户户不到天亮就开始热闹起来,摘茶籽,晒茶籽,榨茶油,忙不得不亦乐乎。

家里外嫁的女儿女婿,也都会回来帮忙采摘,比的是谁家人多。

甚至村小学都会因此放假,还会给小学生们下达上交茶籽的硬性要求。

摘茶籽期间,还会有一个很特别的菜,榨粉肉,后来也叫粉蒸肉,这个菜只有在这时候才会吃。

以至于成年后的王云山,每次吃到这个菜,都会想起小时候村里摘茶籽的场景。

这些,都成为王云山童年在村里最难忘的回忆。

来阳作为“油茶之乡”,油茶产业在后来煤炭资源枯竭后,成为来阳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突出体现油茶战的略地位,着力重点发展,努力打造“油茶第一强县”。

只是现在,还没有人能意识到茶油的重要性。

在前世的记忆中,茶油涨价以后。作为油茶之乡的普通来阳居民,也大多都是以菜油,花生油作为日常食用油。

因为茶油太贵了,一般人吃不起,售价达一百多元一斤。茶油更多的是用来送礼,或者被酒店,饭店用来招揽食客的营销手段。

甚至挂上了“天赋营养、天生金贵”的标签。成为了高端的食用油,称为“食用油中的爱马仕”。

每种作物都有自己的黄金产区,就像红豆生南国。油茶也不例外,主要生长在北纬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带,如湖东、江南两省。

而来阳是油茶发源地,是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油茶生长。

在王云山看来,现在提前启动油茶基地的建设,必将带动和激活相关产业发展,为来阳经济繁荣产生积聚效应。

王国成听了侄儿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听起来不错,待会儿我就跟大哥商量一下。将茶油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化生产,打造品牌,又能带动村里致富。”

想想村里,真的是太穷了,去年才通电,村里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何时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次日一早,朱总一行在乡政府班子成员的陪同下,乘车前往车河村。本来,乡里只有两台汽车,王国卿又从仁义区里借了两台车。车队穿行在乡间路上,格外醒目。

车窗外,稻田碧绿,微风拂过,稻香四溢。远处山峦起伏,层林尽染。

一路上,村民们驻足观看,好奇地打量。

车队抵达车河村,村支书王云华带着村委班子已在村口等候。

孩子们好奇地追逐着汽车,路边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欢笑声此起彼伏。

昨晚,王国卿派张新飞和王国成连夜驱车赶往车河村,通知王云华准备迎接客商检查。三人连夜制定方案,忙了一个通宵,完成了迎接客商流程。

众人步行来到车河村后山,一望无际都是绿油油的茶山,蔚为壮观。

王云华在前面引路,介绍道:“我们村目前有两千多亩油茶山,分配到户,家家都有,多的一户有百余亩,小的一户也有几十亩。”

“王支书,你们是祖祖辈辈都有种植油茶吗?”朱总被这一望无际的油茶山震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